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阳光培训促就业 就业工程惠万家


  “我参加了"金阳县农业机械操作技能阳光培训"后,就买了一辆拖拉机在县城拉砂,一个月少说也挣得5000多元啊。”金阳县热柯觉乡东风村村民起几曲 体乐呵呵地说,他以前没有技术,出去打工总是挣不了钱,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让他学到了一门真正实用的技术,创业致富不再愁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2011年,金阳县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大力做好就业援助、高校毕业生、失业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强力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

  落实政策 搭建平台

  金阳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县,境内工矿企业少,就业岗位有限,针对这一现状,该县努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再就业。

  依托新区开发提供岗位、灵活就业自创岗位、劳务输出、项目建设吸纳就业等多种途径加快全县就业进程。金华新区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组织劳务输出24595人,劳务收入13816万元。

   围绕“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2011年,全县累计求职登记250人,累计失业登记151 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0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人,免费职业介绍210人,介绍成功就业196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 率继续控制在4.2%以内。

  落实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就业援助等国家系列专项就业计划政策促进就业。全年累计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128名,为全县各乡镇、公安、司法和各事业单位注入了新的力量,进一步优化了全县人才结构现状。

  落实政策扶持就业。全面贯彻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免费就业服务等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扶持就业。强化培训提升就业。开展电脑维修、电焊电工、缝纫等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技能培训 促进就业

   几年前,家住热柯觉乡的阿尔莫公各一家,举家迁到县城居住,她参加了县农业局举办的就业促进阳光工程培训,学到了缝纫、裁剪技术后,租了个店铺,开起了 彝族服装专卖店,她说:“没有阳光工程培训,我也没有缝纫技术,也就开不了这个店,自办起了这个缝纫店后,除了房租、生活费用等所有开支,一个月还可存千 把块!”

  2011年,多家单位联合组织,聘请了凉山州通力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凉山州城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针对抹灰工等建筑业关键工种,开展了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完成24个乡、41个村的379名农民工建筑业技能培训,合格率、获证率均达到100%。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了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对推动村建设示范片、新村建设和彝家新寨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为了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二至三门实用技术,帮助他(她)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自主创业,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广大农民到昭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凉山 州东英美容培训学校、凉山农校等农民工培训点,免费接受民族手工缝纫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农技师或农业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年来,共委托8个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学校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无业农民进行了厨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15期1320名,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加快转移。

   通过就业促进阳光工程缝纫技术的培训和普及,促进了彝族服装业的发展,彝族服装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彝族妇女就业。该县彝族服装店现已发展到70多家, 专为“专卖店”制作彝族服装的妇女就有100余人,活跃在广大农村专做彝族服装生意的妇女近300人,越来越多的彝族无业妇女,靠经营或制作彝族服装,找 到了一条自己满意的致富门路,摆脱了贫困。

  农技培训 拓宽农民就业路

  2011年,该县把“劳动技能培训”列入“八大扶贫”工程,使广大农民学到了实用生产技术和谋生技能,拓宽了就业门路。

   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每户农户掌握两到三门农业技术”为目标,按照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间地头、技术要领直接到 人的要求,下派农技骨干全年进驻各乡村,和种植农户走进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培训马铃薯优质高产集成技术、玉米高产示范技术、青花椒种植和管护新技术等农 村农业实用农技,现场操作和示范,手把手指导群众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利用科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田间地头 劳务输出 项目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