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调查报告显示安徽农民就业出现“回流潮”


    近日,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市县信息,以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为范本,调查我省农民务工情况。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一直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不过,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返乡制衣月收入近两千

    家住涡阳县青疃镇鲁庄村的姜素真,每天吃完早饭,就骑着电动车来到离家三四里的安益纱布厂上班去了。30多岁的姜素真以前在浙江一家服装厂打工,即使经常加班,一个月的收入也就2000多元。

    一年多前,自从镇里有了纱布厂后,姜素真就再也没有出门打过工。“在家打工每个月也能挣将近2000元,这比在大城市拿3000元还划算。 ”姜素真说,“而且在家门口就业,既可照顾家人,又能避免亲人分离,地里的农活也不会耽误,还减少了外出往返的开销。 ”

    今年春节后,曾经与姜素真一起出门当制衣工的几名老乡,现在都在这家纱布厂上班。安益纱布厂总经理王桂峰说,在该厂全部800多名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南方返乡的打工妹,她们每个月的工资都在1600元到2000元左右。

    打工、务农都不误

    在涡阳县青疃镇另外一家企业神网电筛厂,有30多名工人。据厂长曹文红介绍,这些工人大部分曾是在外务工人员。 “我们是‘犁锄不丢,工资照样有’的‘两栖农民’。”焊接工郭从武说。 54岁的郭从武的家距离厂子只有几里路,往返十分方便,他的儿子也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两个人的月收入达7000多元。

    老郭家种有约10亩地,每天在厂里干活拿工资,下班忙农活,忙完了车间忙田里,打工种田两不误。如今,老郭每天下班回到家里,还能带着一岁的孙子玩。去年,老郭家里还盖起了楼房,添置了电脑、摩托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在青疃镇,越来越多的“两栖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据了解,该镇人口近8万,每年有近两万人出门务工。近年来,随着当地企业的增加,出门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少,今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大约1.4万人,而且继续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打工者创办“草根企业”

    在涡阳县青疃镇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近年来,当地涌现出许多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者都是曾经出门打工的返乡人员。

    安益纱布厂总经理王桂峰曾经就是一名“打工仔”。据王桂峰介绍,他之所以回乡开办这家工厂,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安益纱布厂主要生产医疗纱布用品,产品供不应求,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厂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人,如今已经发展到用工800多人。

    然而,在这家纱布厂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生产场面,而是只有数十名工人在一间不大的厂房里工作。 “我们的生产方式是分散的,在青疃镇20多个村都设有分厂,每个分厂都有几十名工人,可以让农民真正在‘家门口上班’。 ”王桂峰笑着告诉我们。

    据了解,在青疃镇,像安益纱布厂这样规模的纱布生产企业还有4家,总共可以解决数千名农民工就业。另外,以神网电筛厂为主的电筛企业发展到了五六家,吸引用工数百人。

    工资待遇不比沿海差

    “吸引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靠的是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神网电筛厂厂长曹文红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用工“窍门”,他说,该厂在生产旺季时,有的工人一个月收入近万元,一般工人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与在外 打工的收入基本相当,如果考虑到生活成本、往返开销等因素,比在沿海打工的收入还要强。

    在位于涡阳县工业园区的安徽盛丰鞋业有限公司,一位名叫王清清的女工说,她从15岁就出门打工,在广州、杭州、威海等地的鞋厂都工作过,工资也就在1000到2000元之间。从今年开始,她选择了在涡阳盛丰鞋业工作,月薪大约1800元左右。

    根据自己多年在外地经营企业的经历,安徽盛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义认为,如今在家乡办企业,招工条件较优惠,薪金标准、生产生活环境等都不比沿海地区差,这样才能留住工人。张先义表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企业的逐渐了解,返乡务工的农民工将会越来越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