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草海镇2011年“三位一体”(企业招工+培训+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正式开班,培训对象为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此次共有400余人参加培训,县扶贫办及草海镇领导亲自到场指导,受委托开展业务培训的公司相关人员也到场作宣传动员,部分参训人员还与公司签订合同或留下联系方式,为下一步的转移就业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威宁自治县劳务输出从“单兵流动”向“抱团发展”转变。
据悉,威宁自治县有14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员占72%。近年来,威宁主攻劳务经济产业,把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彰显劳动力转移“裂变效应”。据统计,2010年全县输出农民工12.6万人,劳务收入达10.8亿元,劳务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达21%。威宁县帮扶农民工就业谋职,促进农民工增收,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培训转移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创新机制:剩余劳力变为人力资源
由于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威宁自治县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持“基地出单、农民选单、劳动部门荐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倾情就业相助,探索建立“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的机制,开辟农民工服务“绿色通道”,已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训、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新格局。严格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做大做强了劳务开发产业,整合了人才资源,壮大了人力资本,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培训—输出—服务“三位一体”的劳务输新模式。
优化环境:人力输出变为人才
输出既为输入铺路,亦为回流架桥。威宁自治县积极搭建农民工创业平台,畅通就业渠道,演绎“回乡创业”的好戏。打工青年张峰被县里的招商诚意所动,返乡投资上千万元建成多个加工企业,每年不仅能创造数百万元税收,还解决了200余人就近务工。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各项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批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成为发家致富带头人。从打工到创业、从糊口到反哺,“三位一体”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实施,使威宁县劳务经济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扶持创业:人才输入变为资本
输入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振翅凤还巢。威宁自治县有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主动到外面学习新技术,返乡后带领群众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积极引导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威宁县大街乡金星村返乡农民工杨光华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养鸡场就是常例。据统计,威宁县现有2800多人返乡创业,累计投资近2.8亿元,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70多个,带动全县1.6万多人就近就地创业。如今,已呈现出“资金回流”、“项目回乡”、“爱心回报”、“人才回归”的可喜局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8-17/12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