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本土就业”热 不再“东南飞”


      “在家门口打工,每月也能挣个两三千元,即使偶尔加班也是自愿,不像在外打工,有订单时日夜干,无订单时一连几个礼拜都闲着。 ”回乡就业的农民工谢腊梅日前告诉记者。谢腊梅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人,过去一直在杭州打工,去年返乡到市开发区一家制衣公司上班,觉得待遇还不错。眼下,宣城市“农民工回流”渐成气候。

  据宣城市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截至3月底,当地累计转移农民工54.37万人,省外劳务输出由最高峰80%以上降为58.21%,其中长三角由过去70%以上降为35.62%;而省内转移则大幅上升,由过去不到20%上升到41.79%,其中,县域外转移占34.72%,县域内转移占7.07%;市本级就地转移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达11万人,占比达20%。本土就业强劲增长,外出务工显著下降,“一升一降”对比鲜明。

  据了解,宣城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用工需求快速增长,这是农民工“回流”的根本原因。今年春节前后,7个县市区和市直共组织了8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和“百日帮扶”系列活动,4月份,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服装类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进一步就地转移农民工。各级政府加强引导和服务,是农民工“回流”的又一重要原因。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更愿意留在本地就业,特别在薪酬水平符合预期的情况下,“本土就业”渐成首选,“孔雀不再东南飞”大势所趋。旌德县开发区博斯特公司总经理方文滔对记者说:“去年员工不足40人,今年节后达70多人,新增的多为外出返乡人员,他们普遍认为在家门口打工并不比在外地差,还能兼顾家庭。 ”

  据专业人士分析,宣城市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市,这种“一升一降”的变化,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的,如果说那时的回流多少带有“被回流”的话,今年农民工则是主动回流,有的还带回技术、资金,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更重要的是,农民工“本土就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同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二者相得益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腊梅 气候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