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拖欠的一笔2300元的农民工工资,让他的内心承受了整整十年的煎熬。虽然与当年的“债主”失去了联络,但是这件事却成了陕西人梁留冒生命里始终无法翻过去的一页。“一定要还清农民工的血汗钱!”1月10日,今年已经59岁的陕西人梁留冒特地委托本报和陕西的《三秦都市报》,寻找当年雇用的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兄弟,要在年前还给他们已拖欠了10年的2300元血汗钱!
10年前承包工程因故拖欠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工资 10年后委托本报寻人还钱
陕西人老梁要还“良心债”
拖欠农民工百万工资
1月10日下午,陕西人梁留冒一接通记者的电话便迫不及待地说:“希望《兰州晨报》能帮我找到这些农民工兄弟,让我尽快还上拖欠他们10年的血汗钱,我一定要当面向他们说声对不起!”梁留冒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和疲惫,同时也有一些兴奋和激动。他告诉记者,1998年,他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后期建设工程中担任项目经理,承包了部分装修工程,当时他的手下有100多名农民工,其中张爱红带领的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承担了博物馆墙面的粉刷工作,干了大约一个月,1998年9月工程竣工。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工程虽然结束,但是有关部门欠他的140多万元的工程款却迟迟不能到位,而其中80%都是农民工工资,这一变故当即导致100多名农民工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按照当时的约定,梁留冒应该付给张爱红等甘肃籍农民工6000余元工资。可是由于当时工程款没有到位,梁留冒只支付给张等人3000余元,剩余的2300余元便拖欠了下来。1999年春节前,张爱红为此专门找到梁留冒讨要这笔工资,“因为当时欠了100多万,实在没有钱,所以还是没能给他。”而随后当他听说张爱红因为未讨到工钱被其他人打了一顿时,梁留冒心里感到非常难受。“人家没偷没抢,凭着自己的劳动在我这里挣钱,结果却落了这么一个下场。我当时也是恨自己没钱,觉得自己不配说‘诚信’两个字。”当时,梁留冒便暗下决心,不论到什么时候,只要自己条件允许,就一定要把这笔拖欠的工钱亲自交给张爱红。
漫漫10年举家还债
虽然欠钱并非自己所愿,但是梁留冒却无法把拖欠农民工工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或者置之不理。10年来,他一直在不停地给当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还钱。他一边通过多种途径向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工程业主讨要被拖欠的工程款,一边常年在外打工,他的爱人和上大学的女儿也为此承受了很多负担,一家人节省着每一分钱,一点点地替他分担着债务。2004年,经过多年努力,梁留冒终于追回了40多万元的工程款,一拿到钱,梁留冒便开始给当年被拖欠工资的部分农民工还钱。虽然至今相关部门仍拖欠着他90多万元的工程款,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少当年的农民工多少都拿到了一些钱,惟独那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始终未拿到钱。
梁留冒说,如今59岁的他按说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为了还债,他还在延安市某工地搞工程预算,每月工资大概4000余元,妻子每月也有1000余元的工资。为了节省开销,他基本上吃住在工地上,因为在工地上吃住不用花钱;妻子的工资则负责孩子上学的费用和基本生活开销,而他每月的工资基本上都用来还债,这样的日子一家三口已经过了整整10年。当记者问到他的家人对此事的看法时,梁留冒坚定地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全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茫茫人海寻找甘肃农民工
梁留冒告诉记者,最初几年他和张爱红还有些联系,后来由于自己工作发生了变动,双方从此便失去了联络。当年还是20多岁的张爱红如今在哪里?是不是一直因为这笔2300元的工钱,受到了同乡的埋怨和指责呢?而这也成了梁留冒多年来的一块大心病。他的脑海里一直闪现着当年张爱红替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前来讨要工钱的场景,以及他身上被打的伤痕,一想到这些,还账的意愿就更加迫切了。梁留冒说,眼看着又要过年了,他无论如何要找到张爱红,还清这笔拖欠10年的债务。“让人家过个好年,我也除去心病踏踏实实地过个年。”在电话那头,记者听到梁留冒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梁留冒说,只记得当年张爱红带领的农民工都是甘肃天水来的,但经多方打听一直没有他们的音信。无奈之中他找到了《兰州晨报》和陕西的《三秦都市报》,希望媒体能帮助他找寻张爱红等20多名甘肃籍农民工,把拖欠的工资如数兑现。梁留冒动情地说,如果找到张爱红他们,不管是来西安或在宝鸡与他见面,路途花费全部由他承担。“我还要请他们好好吃顿饭,一定要当面向他们说声对不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1-11/10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