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物联网+手机”,智慧农业不是梦


张晴丹

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支撑“手机种田”,实现无人化智能生产,同时还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坐在家里吃着水果也能“种田”,看电视的同时还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些听着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真实生活。

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近日,在2016杨凌农高会的一家物联网公司展位前展示了一款农业云平台。该平台清晰明了地显示出大棚内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比如光照、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等。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个操作人员,就可以实现在不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生长环境进行远程智能监控。

“手机种田”逐渐成为智慧农业里的新兴代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农场主和企业的青睐,全国许多地方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逐年流失的现状,“手机种田”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规模化的种植户而言,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只依靠人工实现,不但需要大量劳动力,还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鲜花育苗基地,当大棚里的花卉需要灌溉时,该合作社负责人符建兵会即刻收到手机短信提醒,轻触手机屏幕按键,甘露就会自动洒落。

“以后只要我把手机带在身边,若出差在外不能及时回来,就可用手机了解花房情况。下雨了,一按键就可以把防雨窗帘降下来,还可以自动给花喷水、调节风扇降温和晚上开灯等。”符建兵说。

四川省华蓥市永定春天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也对这种生产方式非常感兴趣。他将自己开发出来的一套智能化葡萄种植管理系统应用在他一手建成的60亩葡萄园里,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各温室大棚的种植情况和现场影像,并根据大棚内湿度、温度、光照等情况远程控制施肥、浇水、施药等。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减轻劳动力度,更方便、更科学。”刘伟表示。

实现无人化精准化生产

“‘手机种田’就像一个远程遥控器,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必要元素进行集中管控,实现实际操作层面、网络通讯层面、远程服务层面三个层面的对接。”天津易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终端项目经理胡俊介绍,目前他们在远程无线对接方面已与移动物联公司合作从事相关研发。

“用手机操控,一体化管理大棚,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可视化、精准化和灵活化。”在刘伟的手机界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葡萄的详细成长报告,包括棚里光照、水分、温度、土壤肥力的详细数据,各项功能还会及时提醒“合适”或“不合适”。

“我们选定葡萄品种,把与之相关的技术领域的知识都融入App,葡萄需要多高温度、多大的肥力、多少的湿度才能达到最健康的生长要求,都可以通过检测仪一目了然。数据反馈出葡萄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更好地生长。这就有了精准化的依据,据此再对土壤和生长环境进行改良。”刘伟说。

在胡俊看来,这是一种科学的种植方式,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可以保证植物最佳的生长状态,达到比较满意的收获,适当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还能够调配相应的农机具,创造无人化作业,比如无人洒药、无人播种、无人浇水、无人收获等都能逐步实现。

面临成本和技术难题

虽然便捷的物联网系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要大面积推广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专家认为,最大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传感器的开发上。

“农业专用的传感器和工业传感器不一样,农业传感器讲求大范围和野外作业环境,和工业传感器相比,其开发的条件更苛刻,产品配套起来更难。”胡俊表示,国内在这方面的开发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投入人员、资金、资源都还不够。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农业大数据,数据采集还没有最佳参照标准,农作物生长模型是急需的。也有专家表示,现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主流,要大范围推广和实现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还比较困难,以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来看,还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推进。

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从资本市场来说,投入需要一个可预见、可感受到的收益,但目前农业这方面的收益还不足以支撑这个效果,达不到期望值,所以目前在这方面进行投入的企业并不是很多。”胡俊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数据 大棚 鲜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