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杨福增:创新智造丘陵山地农机


靳军 张行勇

“丘陵山地农机装备要尽可能实现一体化、智能化。”

“收割机要与播种机相配套,我们的小杂粮育种也要朝机械化靠近。”

“我们对山地农机动力和配套作业机械有四点要求:轻便、大功率、安全、操作方便。”

“机械加规模化经营,将给山地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近日,“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发方案论证与讨论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陈学庚及其他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福增教授在西北丘陵山地农机上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和称赞,并对其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方面的三个重点专项课题提出指导建议。

独辟蹊径 冷门变热门

杨福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究团队带头人,1993年硕士毕业于该校农业机械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并留校工作,为了掌握现代农机发展所需知识,曾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进修。2009年,正在西北工业大学师从张艳宁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杨福增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将农机研究重点从平原调整到丘陵山地。这一年,他43岁,已经评上教授。

“做平原农机研究的人太多,要想超越他们很难。”杨福增说,西农大农业机械研究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但丘陵山地农机研究领域是一个空白,也是农机科技发展的需要。

杨福增的老家在甘肃会宁农村,那是一个典型的黄土丘陵区,走出山村20多年了,那里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作业方式:人扛、牛耕,农业机械几乎见不到影。“我都羞于告诉父老乡亲,自己是学农业机械的。”想起家乡的困境、农民们的艰辛,杨福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据了解,我国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近70%,而生产的果品仅占全国50%左右、粮食也只有30%左右,原因在于丘陵山地农业生产地块碎小、山高坡陡、以人畜力为主,全国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仅占10%,而西北更低,不到5%。丘陵山区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平原地区差距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杨福增认为,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农机行业一定会为满足国家需要而转型升级的。

“凡事预则立”,杨福增决心带领团队开展丘陵山地农机研究,“我们要干今天不热,明天一定会热的事情。”团队一面加紧学习,一面找上级主管部门要支持,找团队和企业合作;杨福增也把在西工大学习到的拼命精神带回了西农大,带领团队以办公室、实验室为家,告别了节假日。慢慢的,一个又一个关于丘陵山地的收获纷至沓来:该校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究团队拿下了第一个“山地遥控耕地机”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杨凌示范区专项资助,至今已获批山地农机类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与此同时,全国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究也渐渐升温,“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就将南方丘陵山区列为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区域。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户呼唤“新农机”,有网民甚至直接通过政府网上书总理,希望政府能牵头研发并推广丘陵山地农机。2015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智能农机装备计划,都将丘陵山地农机研究纳入其中,丘陵山地农机开始成为农机装备研究的热点。

开拓创新 阵地成高地

搞农业机械创新难,而搞丘陵山地智能农机研究更难。

杨福增介绍,山地农机首先要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性,他曾在家乡进行山地助力车运输试验,当时团队人员和乡亲10多人围观,就在下坡时,车子的刹车突然坏了,人、车和土豆一起往下冲,动能与势能叠加从3米高的土崖上坠下去了!“多亏下面有麦草垛,驾车人没有出事,现在想想都很后怕”。其次是保障车辆和设备的稳定性,要防止侧滑和倾翻;第三是操作舒适,现在不少山区引进的微耕机,抖动厉害,操作强度令人难以承受;第四就是缺乏研发经验,已有的平地农机经验往往不仅帮不上,有时甚至还有碍于山地农机实践。想模仿借鉴,连样机都没有,杨福增带领团队只能进行自主创新。

山地微型拖拉机变速箱,是他们所做的整台拖拉机四大系统之一,体积不大,但在设计时却包括图纸、计算说明书和制造工艺规程等诸多内容,仅设计图纸就有85张,其中总装配图1张,零件图84张,每一个主要零件图背后又有多达30页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而制造工艺规程更是两大本近300页。杨福增介绍,一台山地微型拖拉机所有的文档摞起来,将近半米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丘陵 农业机械 拖拉机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