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农机智能化将引领农业现代化


陈斯

智能农机装备与配套农艺线技术论坛会暨共建丘陵山地与高新特色农机战略联盟农业4.0生态圈启动仪式。   陆海曙/摄影

 

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1.0到3.0的演进,如今正向4.0迈进。在农业4.0新时代,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上,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四川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智能农机装备与配套农艺新技术论坛会暨共建丘陵山地与高新特色农机战略联盟农业4.0生态圈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上,各研究所、协会、企业领导专家为实现农业生态化、金融化、网络化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农机事业加速发展。

装备技术创新是基础“堡垒”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表示,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

为推动农机产业升级转型,行业一直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在油菜种植方式上取得了新突破,创新了毯状苗油菜机械移栽技术。据南机所吴崇友研究员介绍,此技术克服了油菜主根发达、侧根细短,难以形成毯状苗的难关,通过高密度、化控、控肥等措施,形成了能提、卷而不散的毯状苗,满足了移栽机快速高效栽插对秧苗的要求。

在玉米全程作业装备智能化关键技术上,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也取得重大突破。据孙宜田研究员介绍,以深松(翻)作业为例,其深松作业监管系统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GPS/BDS卫星技术及无线通讯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深松检测传感器,实时测量深松深度,通过机载液晶屏实时显示作业参数,为机手作业提供参考依据,为深松作业补贴提供量化依据,提升农机作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新能源的农机装备研究方面,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近几年致力于太阳能提水等技术的创新。太阳能提水技术通过太阳能光伏阵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水泵专用机组进行提水灌溉。太阳能提灌站由太阳能电源系统、提灌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无需人员看管,维护工作少,是集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效益为一体的绿色能源高技术产品。

用智能高效掌好智慧农业的“船舵”

未来种田靠“数据”,智能农机的发展需要更有效地通过数据服务来利用农业资源。例如,迪尔公司的Farm Sight、杜邦先锋的Field360都是被广泛使用的农业大数据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农民收集来自机械化农场设备的种植和产量数据,并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从而应用于农业生产。南机所的金诚谦研究员认为,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农业机械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是当前制约农机智能化的瓶颈。“高效、可靠、舒适、通用”是未来农业机械发展的方向,农业机械必然走向智能化。因此,研究作物属性、机具作业参数、作业质量之间的关联调控规律,构建多参数融合的智能化调控策略应是下一步的研发重点。

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产品中心主任吴文南表示,基于卫星导航的北斗技术将是智能农机的有力助力。将北斗信息终端装备于农用机械,通过系统平台为机械化播种、插秧、植保、收割、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提供作业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等服务,为农机作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农机发展必定是在作业统计监控下的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农业将更加感知化、精准化、智能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数据 生态圈 油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