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农机科技欲挑战更高峰


白璐

在中国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上,国内各类先进农机装备可谓抢尽风头,诸多智能化机械和最新农机新技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展品中,大部分新型农机已经在市场推广,但还有部分智能型机械对农民来说还很是陌生,它们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无法在市场推广。如何才能让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真正在市场中发挥能量,其产生的效益能否如预想中理想?先来看看成就展中的那些新机械和新技术。

智能农机亮相大众

在成就展上,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几款智能型农机周围聚集了许多参观者,黄瓜采摘机器人和智能除草机成为整个展览中的亮点。

据了解,智能除草机可清除农田的行间杂草与苗间杂草,每小时作业速度达2000米,可去除约80%的杂草,能适应不同株距的农作物。现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内蒙古等地小范围推广。由于目前还没有划为农机购置补贴名录,其价格较高,购买者较少。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一台智能除草机的价格在50万左右,现正大力做推广工作,效果很好,有望明年纳入补贴名单。”而像黄瓜采摘机器人目前就只在示范园区等地推广,番茄采摘机器人现已在北京通州、山东寿光、江苏部分示范园区推广。

科研机构研发的诸如此类的智能高端型农机还有很多,迫于作业效率和价格的原因,还不能大规模投入市场。“智能型农机的许多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使智能型农机成本大幅增加。”科研人员向记者解释道,“这类机械进口更大的作用在于引领现代农机科技发展,可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他们研发的真正意义在于科技先行,引领整个农机市场向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新技术需产学研相结合

“农机的研发也需要接地气”近来这种说法很是流行,这让农机领域的科技创新诞生一组新的搭档——科研机构与企业。正如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所说:“农大作为研发平台,企业作为产业化平台,农大完成的科研成果,企业再做产业化推广工作,然后一起推向市场,同时建立示范基地、应用基地等。”

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融合,其研发产品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有不俗表现,由此可见,这种组合不仅科学,而且堪称完美。据介绍,中国农大与企业经过几年的磨合,现在配合非常默契。其研发成果包括,智能除草机器人、黄瓜采摘机器人、番茄采摘机器人、草莓采摘机器人、水果智能分选流水线、种子精选机等多种智能农业装备,此外,还有温室装备、空中单轨、双轨的喷灌机、水肥药一体喷灌机等。产品同时也涵盖普通农业,研发适合广大农民使用的常规农机具,也有高端产品适合合作社和大农业地区使用,购买者反馈其使用情况也都很好。

投入成为科技发展关键

为何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很快进入市场?又为何一些农机农艺融合难题多年难以解决?究其原因,其中很多都是因为成本问题使投入与产出效益难以平衡,换句话说,投入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

十年来,我国在农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同时,也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机科技投入新格局。当前,投入已成为农机科技发展的关键,许多科研成果的升级与推广工作还有待于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机科技投入。

在采访中,很多科研人员表示,对于农机科技的发展来说,政府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现在研究成果有很多,但真正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如黄瓜采摘机器人、草莓采摘机器人等,成本问题是制约其推广的因素。

很多农机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中农先飞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以滴灌覆膜产生的污染问题为例。现在使用的地膜很便宜,但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如果想解决,还需要从地膜的材料入手,现在用的膜都不太能降解,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地膜肯定会用降解材料,虽然成本加大,但污染会大大减少。”目前,滴灌节水工程中出现的作物不等行现象同样也存在成本问题。科研人员说:“两行玉米用一根管,这样又节约用水又减少灌溉设备的成本,其产生的问题就是出现作物不等行现象,对作物机械化收获产生影响。若一行玉米用一根管就能解决不等行问题,但是成本就会增加。”

这样看来,农机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机科技的导向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多设施都需要改变,更多的新型农机将要问世,届时,农机科技将再上一个台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瓜 草莓 玉米 番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