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陕西:促进秸秆结合利用


在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充分肯定了“十一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总结了“十一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五项宝贵经验,即:始终坚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政策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投入力度;始终坚持以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把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加强技术集成与示范;始终坚持机制创新,把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结合起来,增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力;始终坚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把强化国家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与发挥多元推广主体的积极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始终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推广队伍。

本报现将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的7省(区、市)的典型经验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2003年—2011年,陕西各级财政累计投资2亿多元专项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补贴推广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10万多台,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20万台。2010年,陕西秸秆年机械化综合利用规模达2000万亩,年加工秸秆饲草能力达到800万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占全省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55%以上,比2002年提高了35%。陕西确定的重点区和禁烧区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达90%以上,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秸秆利用和禁烧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这一历史性转折与当地政府重视、切实落实责任分不开。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亲自指导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西安、咸阳两市还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组,采取行政推动、法律约束、技术疏导的办法,与目标考核挂钩,与经济处罚挂钩,与公开批评和行政处罚挂钩,形成了政府重视,财政支持,机械化技术落实,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地块到人,机具到地的联动配合工作格局,实现了零焚烧。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综合统筹,板块推进,面上示范,整体提升”的思路和还关中一片蓝天的总体目标,陕西各级农业、农机、财政、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统筹协作,在省政府确定的重点禁烧区划定三大板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打起了总体战。陕西财政部门做好专项资金保障,环保部门开展巡查执法,气象部门进行卫星监控,农机部门重点推广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饲草加工和小麦秸秆捡拾收集等七大机械化技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综合统筹,板块整体提升,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现象发生。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成为陕西省农机局的品牌性工作,提升了农机工作的社会地位。

提高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效果,解决机具是关键。2003年起,陕西省农机部门就组织科技人员大胆探索,联合攻关,重点示范,面上推广,针对不同利用方式,研发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在国内首创研发了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机这一新型复式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研发推广秸秆揉丝青贮微贮机械化技术,促进了秸秆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和农业技术要求,进行技术集成,编制技术规范,开展规范化作业利用。在渭北旱原以小麦留高茬玉米免耕硬茬播种、秸秆饲草加工和秸秆捡拾打捆为核心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在关中灌区以带状旋耕播种、秸秆捡拾打捆、饲草加工和秸秆直接还田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在陕南以秸秆直接还田、稻草加工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陕北以秸秆饲草加工、根茬还田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形成了多技并举,技术集成,规范作业,规模推进的技术格局,提高了秸秆机械化整体利用水平。

为促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陕西利用秸秆专项资金扶持建设“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收贮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秸秆产业发展。通过建设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收贮、玉米秸秆饲草加工、秸秆深加工合作社,建设万吨秸秆商品草加工和秸秆收贮利用合作社、示范基地,以及培育秸秆饲草加工大户,带动秸秆产业的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多赢的局面。据调查,夏季小麦秸秆机械化捡拾收集每吨秸秆机手收入160元左右,运输户收入30元左右,企业收入120—150元。雇佣农民季节性现金收入约800元。2010年陕西全省500多台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捡拾收集秸秆150万亩,15万多吨,玉米秸秆加工利用合作社和大户达36245多户,年加工饲草800万吨。秸秆成为陕西农民增收一个重要途径,每年有100万农民参与秸秆产业发展,更多的农民因得到秸秆利用的实惠而不再烧秸秆,促进了秸秆利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综合利用 小麦 玉米 免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