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水稻栽培新突破:植质钵育机械化(图)


孙红梅

“这秧盘成本大约是多少?”“再演示一遍,我看看它是如何翻板的。”“我数数每穴有多少粒种子。”前不久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新技术”演示现场,来自科研院校及全国农垦系统的部分专家学者被这项新技术所吸引,有的探究秧盘的生产过程,有的拿起秧盘细细查看其结实度,有的一遍遍要求重复演示播种过程,有的拔出秧苗看其秧根盘结情况,而拍照则不再是记者们的专利,专家学者纷纷将这项新技术的独特之处拍照留存。

据介绍,2010年,这项新技术在黑龙江农垦的20个示范点的1.5万亩水田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显示:该技术增产幅度大,平均亩产达到815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20.7%。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技术将是目前水稻种植模式和机械作业方式的一次革新。”项目组负责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汪春教授说,“植质秧盘满足了钵育苗的所有农业技术要求,移栽不伤根、无需缓苗,比普通育秧增加12-15天有效生长期;秧盘随着水稻生长缓慢降解,实现了植物秸秆综合利用,最终实现提质、增产,是目前水稻生产实现优质、高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实现北方寒地水稻种植业跨越式发展。”

在植质钵育秧盘生产中心,一台大型充压机不停地转动,工人则不断地将由秸秆粉、填充剂、粘结剂、有机肥等组成的混合物送入输送带,在充压机的另一端,带着秸秆及有机肥味道的半成品秧盘则源源不断地输出,随之又被送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这种以稻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秧盘不但可实现稻草的有效利用,实现秸秆的间接还田,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据介绍,钵育机械移栽技术具有早期育苗、秧根盘结、秧苗齐壮、移栽时不伤根、无缓苗期、延长作物有效生育期、秧苗可实现等行等距,有利于秧苗的田间生长,最终实现提质、增产的目的。目前,国际上拥有这项成熟技术的仅有日本的几家公司。然而,移栽机都存在着结构复杂、价格高,尤其秧盘价格昂贵,每亩秧盘成本可达160元,而该项目组所制造的秧盘成本控制在每亩53元。即使如此,与常规插秧技术中因秧盘可以重复使用,每亩秧盘成本6元相比,该秧盘的成本还是较高。因此,如何在这一环节降低成本成为项目组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内容之一。“这样的秧盘既环保又能增加地力,值得推广,但过高的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的推广。”有专家建议,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制盘量是措施之一,而要增加制盘量,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市场需求量,只有规模上去了,成本才能降下来。

“再演示一遍,我还要再看看毛刷怎么扫种的,翻板是怎么翻的。”在水稻植质钵育精量播种机演示现场,有专家一再要求精量播种机多遍演示,以便仔细观看播种过程。只见演示人员按一下遥控器,装种器开始在型孔式的充种装置上均衡走动,所过之处,由于毛刷的作用,充种装置上均匀地铺满了种子,演示人员再一按遥控,充种装置下的翻板突然一动,种子齐刷刷落入植质钵育秧盘中。整个过程简洁又简单。只见专家们纷纷蹲下身子,仔细地数着秧盘中的种子数,“几乎没有漏播的,每个穴有三四粒的,也有七八粒的,多数每穴五六粒,真不错。”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对这款精量播种机的效果很是肯定。与原有的播种机相比,此款播种机除了能精量播种之外,最大的优点还是节约人工,与常规播种机需要至少3人不同,它只需要一个人手持遥控器即可完成播种。同时,较普通育秧可节省种子50%-60%。

在水稻插秧演示现场,只见插秧机匀速地行进在水田里,所过之外,留下六行整齐有序,株距、行距标准的秧苗,有人将刚插进水田里的秧苗拔出来,仔细地看有无秧苗伤根现象。大家在观看插秧的同时,对插秧机的秧针产生了兴趣。此款插秧机与其他插秧机相比,只有秧针有所不同,新秧针与普通插秧针相比,取秧宽度稍有增加,同时力度明显得到加强,满足了植质钵苗移栽的要求,更妙的是只是将常规插秧机换个秧针即可,在不提高机具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插秧机的一机两用,简单方便。而日本的钵育插秧机则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据透露,也正由于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模式所显示出的优势,项目组信心大增,今年计划在黑龙江省垦区和地方建立25个核心示范区,推广面积10万亩,以此为基础,在五年内争取黑龙江省近40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中推广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500万亩以上,实现北方寒地水稻优质、高效、节本、增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移栽 种子 机械化栽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