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国机集团副总裁陈志谈“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但试用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新疆风沙大、灰尘多,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另外,由于棉花枝杈茂密、棉秆硬度高,作业环境差,割刀强度和车身底盘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收获效果不尽如人意。科研人员在做了一系列研究改进后,在第二批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全程跟踪。在贯穿棉秆收获季的40多天内,在艰苦的生产环境中,所有科研人员吃住都在一线,终于突破瓶颈。目前,一台棉秆联合收割机收获效率可达15亩/天,收获的质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像这样的例子在十年的科研历程中不胜枚举,而中国农机院在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产业化上探索出的一套新路子、新办法,则是该奖项的另一大亮点。首要成果就是催生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农机创新产品。如攻克了联合收割机动力底盘标准化的难题,创新了纵轴流脱离技术,突破了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生产技术,成功研制了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助推了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跃升至200马力等等。同时,农机院下属的现代农装、中机南方、中机美诺等企业在近几年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状况,产销业绩节节攀升,赢得了业内的认可和农民的口碑,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如果研究成果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躺在资料库里,那么项目本身就丝毫没有价值。”陈志说,“十年来,由中国农机院创建和完善‘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但壮大了自身实力,也为全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切实做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除了依托自身控股企业,中国农机院的科研成果还在整个农机行业范围内开枝散叶,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几乎达到了100%。”

满怀希望 迎接新起点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农机院已成为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策源地和技术转移中心,陈志也圆满地完成了作为农机院院长的任上使命。不过,站在国机集团副总裁这一新起点上的陈志,依然时刻关注着中国农机事业的航向。

“农机行业充分发展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充足的市场需求,三是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前两个条件早已满足了,而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技术自给率仍是中国农机事业的难点。”

陈志表示,目前我国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上的技术储备已经初步完成,而未来农机化事业应进一步向高科技领域延伸:一是要发展农机技术集成化,农机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市场提供装备产品,今后企业还要为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土地规模经营者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二是要提升农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步缩小国际差距;三是要提升农机制造工艺,在节能减排、减轻自重和提升可靠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站在新的起点上,陈志对农机的未来亦已踌躇满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收获机械 产业化 联合收割机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