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莱阳市积极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刘景开

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属低山丘陵地貌,沙质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8.2%,含磷量高,非常适宜花生作物的种植。近几年,随着鲁花、龙大、吉龙、齐花集团等花生加工企业的兴起及加工规模(年加工能力可达85万吨花生米)的不断扩大,所需的花生原料越来越多,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莱阳市作为花生生产大市,据统计,2008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3.6万亩,总产达8.7万吨。传统的花生生产,主要靠人工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量和效益徘徊不前,影响了花生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非农行业,转移到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相对减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对农业机械产生了迫切需求。花生生产更是如此,花生的生产过程包括复杂的农艺,其中包括耕整地、施肥、播种、覆膜、覆土、植保、收获、摘果、脱壳等过程,各项劳动复杂繁重,如能实现花生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农民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非农产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镇化发展。

目前,莱阳市花生生产的各项农机化技术已经成熟,其中包括机械覆膜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摘果、机械脱壳等技术,从技术上讲,基本上可以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生产。1990年莱阳市承担了农业部丰收计划“10万亩花生生产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项目,获农业部三等奖;2001年承担了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10万亩花生增产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取得良好效果。2002-2005年连续4年承担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花生收获机械化”项目,获山东省农机化科技创新二等奖。农机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机项目的有力实施使农民朋友对这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接受程度不一样,机械播种技术接受程度较高,而其他技术接受程度相对较差,各项技术的应用情况参差不齐。

莱阳市农机局通过各种可行性分析,确定在辖区内建立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农机创新示范基地,示范推广花生播种铺膜技术、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特别是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迅速提高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莱阳市农机局九名高级工程师和农业局的两名高级农艺师共同组成项目技术小组,并邀请青岛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及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的两名教授参与此项目,具体负责项目技术方案和措施的制定,保护农机和农机艺相结合,并指导实施。同时抓好先进适用机械的引进推广,引进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FD-2型多功能花生播种覆膜机、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4BHL-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为项目机具,通过示范带动,切实提高全市花生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

应用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每亩可节约作业费60元左右,增收花生米7公斤左右,按5元/公斤计算,每亩可增收55元左右,合计每亩增收节支115元,如全市33.6万亩花生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技术,年可增收节支3800多万元。同时,实施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33.6万亩花生实现机械化生产年可节约60万个劳动日,可转移大量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将有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全市城镇化发展。另外,在实施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一是起到了深松土壤的作用,即可播种小麦,避免机械重复作业,是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效途径;二是将地膜切割,使地膜附着在花生蔓上,被同时收起,地下无残膜,消除了白色污染,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保证。通过花生生产机械化项目的实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生 农业生产 脱壳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