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三驾马车”合力拉动 打造南方农机科研高地


张桃英 包连凯

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自力更生,一直是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下文简称南机所)全力倡导并坚持实践的科研作风。五十年来,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下,南机所农机科研之园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尤其是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植保机械化、微型水电设施等领域,南机所的科研工作者展开了坚韧不拔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奠定了南机所南方农机科研高地的地位。

水稻插秧机:作为国礼赠送邻邦

1953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将华东农林部下达的水稻插秧机的研究列为正式的科研项目,当时水稻插秧机具在国内外都是一项空白,研究工作要从头做起,所遇到的问题都具有开创性。经过几年的努力,为南机所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1964年,南机所研制独轮自走式机动水稻插秧机,其中以人不上机的南-105E型插秧机为代表;1965年对其进行了三轮及单轮式底盘的试验,确定了单轮驱动机器底盘的方案。

1966年,原第八机械工业部组织以南机所为首的“全国机动水稻插秧机歼灭战”,样机开始进行总体方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确认了独轮驱动样机的优越性。并于1967年底定型为“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和198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自1956年冬开始,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的首脑、政府官员和专家前来参观南机所研制的水稻插秧机。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引进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并加以改进,大量用于生产。印度尼西亚、越南曾先后多次派人来所学习,并在南机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都曾将南-105B型水稻插秧机作为礼物赠送给各东道国。可以说,南机所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研究工作对国际间同类机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植保机械化:历史悠久 成绩斐然

南机所的植保机械科研与开发工作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这项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南机所的前身——建国前设在江苏南京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它开创了我国植保机械研究与试制推广工作之先河。建国后,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更名为华东农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机械研究工作由病虫害系转到农具系,农具系后来独立扩建为南机所后,继承了植保机械科研与开发方面的成果,并着力发展。

设在南机所的农业部植保机械重点开放实验室是1990年12月农业部通过的21个部属重点开放实验室之一。宗旨是与植保机械行业的科研、教学、生产、卫生防疫等不同学科密切配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研究,重点研究农药的喷洒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利用不同光源、超声、激光、射线等新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等。1992年,南机所首批开展了三流复合圆锥雾喷头、农用均匀扇形雾喷头、静电喷头等研究,促进了植保机械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1994年9月,为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农业部植保机械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实验室的名义,邀请了以德国巴登腾堡州霍恩海姆大学农业工程系S.Kleisinser教授等4位专家来宁,就德国的植保机械现状与发展、德国滴灌技术与应用、农药的飘移与环境监测等问题进行交流。使实验室研究人员对德国和西欧当前植保机械的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加深了与霍恩海姆大学的友谊。

微水电装置:为加速文明建设作贡献

微小水电能源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成本低、开发利用方便、无污染和可再生利用等显著优点,从80年代开始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南机所于1983年对全国13个省和微水电资源丰富的典型地区进行了调研,开展了题为“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的开发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异步发电机变载稳压的技术关键问题,成功获得了整机的机电最佳技术参数和效果,并通过了科研鉴定。《人民日报》在1983年12月16日的头版进行了报导,赞誉这种“质量只有25千克的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为改变我国老、少、边、偏地区落后面貌,加速‘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4年11月,“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成果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5年2月,经进一步扩大应用与改进提高,“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成果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果迅速投入产品化进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插秧机 植保机械 水稻 农业机械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