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喝莲藕排骨汤的时候,但是最近,专业做藕汤的武汉香满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卫却不开心,人力成本增加后,该企业的利润缩至10%。同在蔡甸莲藕产区,武汉荷香源农业公司也决定逐步放弃莲藕加工产业链,全面进入利润高出两倍的藜蒿产业。
蔡甸区莲藕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永新莲藕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吉本介绍,莲藕产业链中成本最高的是挖藕环节,挖藕的人力成本逐年升高,加上莲藕附加值低,卖价提不上去,农户大多选择直接进入批发市场,企业退出莲藕加工链也是必然。
“埋”泥塘8小时,一天工资150元
昨日,在蔡甸区蔡甸街唐河村的一处荷塘里,7位“大龄挖藕工”半个身子都埋在淤泥中。
65岁的挖藕人甘师傅冬天里只穿一件单衣,仍不停地用糊满泥巴的手擦着汗。他从泥里抱出黑乎乎的一条藕,自豪地说:“这个活儿太苦太累,愿意干的人不多,能干的更少,如果没经验,这一条好藕就被废了。”甘师傅介绍,自己经常在泥塘里一站就是8小时。因为藕塘湿气太重,还落下了长年的腰腿痛毛病。为了保暖,他每餐必喝酒热身。
按照甘师傅一天挖300斤藕算,之前每斤0.3元,今年提升至0.5元/斤,一天工资平均从90元升至150元,“挖藕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这样的工资明显不够本。”即使是种藕人,农户程颖也觉得给挖藕人的工资太低,但是她也没办法,市场藕价提不起来,农户也没赚钱,何谈多发工资给挖藕工。
挖藕也遇“老龄化”,平均年龄50岁
承包了40亩藕塘的农户张肆清今年请了7个挖藕师傅,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因为师傅实在不好请,有时也不敢随便差遣。最老的余师傅今年已经70岁,不过,因为经验丰富,老师傅反而每天挖得最多,能达到上千斤,这让张肆清稍感欣慰。
“工人一天150块,每天光人工费用要一千元左右。”张肆清算了笔账,按照每亩产量3000斤算,卖价1块钱一斤,扣掉承包费、人力和肥料,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因为只会种藕,他选择再撑撑。
由于挖藕人年纪偏大,现在很多藕场开始用水枪冲泥,但张肆清还是更倾向于人工操作。“莲藕非常娇嫩,高压水枪很容易把藕节打断,让泥水进入藕孔中,造成藕孔变黑,影响卖相,完整的一条藕不光利于保鲜,价钱也卖得高些。”张肆清比较之后,还是选择了请老工。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专业的挖藕机出现,但是效果有待优化。
转型
附加值低,企业不看好莲藕深加工
王红卫介绍,人力成本增加后,该企业生产的莲藕汤本应该水涨船高,但因为市场不够稳定,一直未敢涨起来,“四年来,莲藕汤的价格都是每罐29.8元,今年利润更是减少到10%左右。”王红卫说,前两年还能保持14%的利润,今年已经降至10%,如果人力成本继续上升,王红卫准备冒险提价。
相比之下,武汉荷香源农业公司却没了耐心,该公司总经理于祥敏决定放弃从事多年的莲藕加工产业,全面投入藜蒿种植加工领域,于祥敏介绍,莲藕挖藕成本一直是她最头疼的问题,“市民比较喜欢新鲜莲藕,企业从事莲藕深加工,市场反响并不好。”
于祥敏介绍,自从由昆明引进藜蒿后,她发现藜蒿不管是产量还是销量都非常好,一亩地的纯利润能达到8000元,而莲藕连一半都不到,于祥敏感慨,现在终于找到好的转型方向了。目前,她已经融资800万元,改种藜蒿一千多亩,还收购了村里三万多亩的藜蒿,为转型做准备。
湖北省农科院水产品加工专家关健博士分析,目前莲藕的加工环节仅停留在藕片包装、藕粉和藕类饮品上,市场并不买账,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鲜藕,相比之下,企业深加工优势就被削弱,企业在收购和销售渠道上均遇到难题,退出加工环节也是常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