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电话里的山村人家



  为解除妻子思念远方父母之苦,他家在村里第一个装上了电话,谁承想,他家的这部电话却成了全村人的“公用电话”。
  “一封家信报平安”。曾几何时,书信是人们相互联系的惟一选择。
  1982年王全当兵复员后,带着家住四川西昌的妻子赵枝敏回到了北沟村。由于当时王全家里没电话,赵枝敏只好通过书信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联系。每逢接到家里的来信,赵枝敏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常常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这一切王全都默默地看在眼里。那时他就想,将来有钱了一定要装一部电话,让妻子不再承受思亲之苦。
  后来,王全和弟弟开了一个石英砂厂,手里有了一些钱。1993年春,王全决定装一部电话。当时因北沟村没有电话线接头,他就自己买了8盘电话线(每盘100米),从临近的辛营村一直把电话线拉过来。这部电话让王全花了3600多元,他家也由此成了北沟村第一个装程控电话的人家。
  新电话装好了,赵枝敏迫不及待地给四川老家打了长途电话,当听到父母那熟悉的声音后,赵枝敏又一次流下了眼泪,不过,这一次是高兴的泪水。
  因为是村里第一个装电话的人家,所以,街坊四邻免不了有个急事就到王全家借电话用。
  1997年冬季的一天,邻居徐迎春70多岁的婆婆突发冠心病。天刚蒙蒙亮,徐迎春就敲开了王全家的门。她要打电话让在县医院工作的大姑姐赶快找救护车来送婆婆去医院。王全两口子赶紧起床帮忙联系。由于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老太太今年已80多岁了,身体仍很健康。
  那时,乡亲们一般是把王全家的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王全两口子就担当起了义务传话的任务,自家的电话也成了全村人的“公用电话”。今儿谁得病了,明儿个谁结婚了,要不就是买药、捎东西,总之,甭管大事小事,王全两口子都得帮着传话,不知为此搭了多少闲工夫。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乡企工作的一次经历,让他与手机结缘。从此,手机换了一部又一部,他的收入也一年胜过一年。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手机等信息传递手段的迅速普及,又何尝不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呢?今年51岁的王义是北沟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曾在三渡河乡铝制品厂搞销售。这些年,他和手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95年秋季的一天夜里,一个电话打到厂里,原来是河北白沟批发市场急需4000个铝盆。因为是急活儿,每个铝盆可以多加5角钱。可惜当天厂里没人值班,王义又没有手机,白沟那边儿没法和他联系,直到第二天早上上班王义才得知此事。结果这一趟活儿王义少挣了2000元。
  这件事给王义触动很大。他想,自己经常出去跑业务,没有手机真是抓瞎。于是,当年王义花3700多元买了部爱立信手机,虽说只有通话功能,但王义已经很知足了。
  后来,厂子倒闭了,王义就自己买了一辆金杯小客车跑客运。为了多些回头客,方便与他们的联系,1998年,王义花1700多元换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可以发短信、储存电话和通讯地址。就是这部手机给王义带来了好运。
  2002年8月的一天,王义正在县城的小白羊超市拉散客。这时两名男士走到他面前,说是去北影。到了目的地后,其中的一人问他的手机号码,王义这才知道原来俩人是演员高曙光和歌星黄格选。5天后,高曙光给王义打来电话,告诉他要包车3个月,专门负责接送剧组的演员,吃住全由剧组管。3个月下来,王义挣了1万多元。
  2005年,王义又换手机了,这是他的第四部手机。这回是女儿帮他选的,是部三星翻盖儿手机,才800元左右。看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但价钱却越来越便宜,王义心里那叫一个爽。这部手机为王义带来了滚滚财源。
  原来,王义在山西大同的一个哥们儿是做布鞋生意的,这些布鞋要定期运到北京的木樨园批发市场销售。他和王义联系上后,让王义每天用车给他拉50箱货,一个月干20天,一次王义就能净赚500元,20天就是一万多元。这桩买卖王义一直干到2007年,赚了少说也有30多万元。
  王义说,他现在如果一天忘了带手机,就跟丢了魂儿似的。
  其实,何止王义有这样的想法。如今,手机已成为北沟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全村140余户中每户至少有一部手机。种植养殖户用手机联系农产品销售,年轻人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手机成了北沟村人从贫瘠到富裕的生活标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迎春 树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