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真没想到增产这么多!节肥节药还增产,还是科技种粮潜力大。”三夏时节,种粮大户们纷纷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没。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国农业科技成就举世瞩目,整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农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进步。高点爬坡、高位护盘,需要高产高效的科技贡献;突破技术瓶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劲持久的科技动力。近年来,通过卓有成效的不懈努力,农业科技的翅膀越来越厚实有力,农业科技的引擎越来越强劲有效。
  立足产业需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有人说,农业科研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做到“顶天立地”,就是既要着眼长远,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也要立足当下,坚持需求导向,避免科技经济“两张皮”。正是瞄准这一目标,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和重大科研计划为依托,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支撑了农业稳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农业品种,集成了一大批配套生产技术,2015年全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8斤、34斤、66斤。“Y两优900”超级稻新品种百亩连片实现亩产1026.7公斤,提前实现超级稻四期目标。攻克了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为解决我国粮油协调探索了新路子。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病疫苗,保障了畜牧产业安全。二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增强了创新源头供给。水稻株型发育、玉米遗传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跑国际同行。以转基因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抗虫水稻等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三是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引进种质资源3万份以及前瞻性技术、先进适用技术300余项。农业科技“走出去”迈出实质步伐,建设了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等研究中心,水稻、禽流感疫苗等新品种新技术在亚非等国家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落户中国。
  聚焦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成果转化应用和技术推广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增强了创新活力和效率。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等4个单位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建立了项目瞄准市场的源头创新机制、成果服务产业的目标引导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集聚机制等,激发了创新活力,加速了成果转化,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了科企合作和人才流动。二是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加快了成果转化应用。重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征集确认、评价评估、转让交易、众创服务等,2015年实现交易64项,金额6091万元。三是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科技支撑行动,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实施了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和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2015年,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1.32亿亩,平均亩产583.5公斤,实现了亩增100斤、增收100元的目标。东北近1亿亩玉米实现了增产增效目标,并在个别地区实现每亩1200公斤以上高产。四是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了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支持2500多个农业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全国绝大多数推广机构实现全额拨款,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中央投入58亿元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全国90%以上的农技推广机构建立了人员聘用、工作考评等制度。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成为技术推广的主导,农业科研院校、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成为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一主多元推广架构基本形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水稻 大豆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