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新疆哈萨克族风味美食制作(上)[农广天地]


除了奶茶,哈萨克人还制成了各种奶制品,常见的奶制品有:奶油、酥油、奶皮子、奶酪、奶疙瘩、奶豆腐、奶糕、马奶酒、酸奶子等,它们的做法也各不相同。

奶茶是先把茯茶或砖茶放进壶中煮,然后放适量的食盐,冬天还加丁香、胡椒等调味品,再放入鲜奶,熬一段时间,即制成香味扑鼻的奶茶。

酥油是把制取乳饼后滤出的黄水灌进盛有酸奶子的皮囊内,黄水对囊内的酸奶子有加温作用,然后再在皮囊内用捣杵杆上下搅动约1小时,囊内的奶和脂肪就分离,脂肪漂在囊的上层,就叫酥油。

奶酪是在奶中放入发酵曲,使奶变质,放入锅内用文火煮,直至煮干,即成奶酪,香甜脆酥。

奶豆腐是用约1/4的酸奶加入3/4的鲜奶中,用火煮沸,奶子结成小块,用过滤袋挤去黄水,晾干,即成乳饼,形似豆腐干。

奶糕是把春季接羔时第一次挤的奶,装进羊肠内,用锅煮熟即可。

马奶酒是把刚挤出来的马奶倒进皮囊里,用捣奶杆上下搅动数小时,使其发酵,第二天即可饮用。马奶酒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而且还可治多种疾病。

肉类食品:肉食主要是羊肉、牛肉和马肉,平时一般多吃羊肉。肉分鲜肉和熏肉。鲜肉是指牲畜刚宰时,血水未干的称鲜肉。鲜肉常见的吃法有炒、煮、烤三种。

手抓羊肉:把连骨羊肉切成大块,与羊的头、肚、心、肝、肺等放在锅内同煮,加适量的盐。吃时加洋葱,盛在盆内,边用刀子削着,边用手抓着吃。

烤肉:哈萨克语称之为“哈克它汗叶特”,主要选用羊胸骨上剔下的肉或骆驼肉,穿在铁钎或尖木条上,撒上盐或辣椒粉等调味品,放在火上烤熟吃。牧民在野外打猎时,抓到野生动物,用它的胃,装上碎肉,放在火堆上烧熟食用。

熏肉:是为了长时期保存而制作的,用来贮备过冬的食物。按照传统习惯,每年11~12月间,牛壮羊肥,是哈萨克牧民熏肉的旺季。熏肉时,先将肉剁成块,下面用松枝柴烟来熏,直到熏干,即成熏肉。熏时得放一些盐,有的还放野葱,加野葱熏干的肉,味道鲜美。哈萨克族把这种过冬肉称为“索古姆”,这些肉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还有一种制法是将羊宰杀后,把内脏掏空,烧掉毛,皮连肉一起剁成块,撒上盐,熏干,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的6—7月份。

熏马肠:是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肠子,洗净,再把马的肋条肉切成条状,放好咸盐调料,塞进长约1米的马肠内,两头用畜筋扎好,挂在屋里风干,两个月左右即成。

烤全羊:是将肥羊宰后,不剥皮,破腹取出其内脏,放到火坑里烘烤。烤前将配好的调料,内外都涂抹好,并放一段时间,待调味都渗进再烤,烤熟即可食用。

面类食品:哈萨克族虽以奶食、肉食为主,但也同样有各种面类食品,不过比汉族、维吾尔族等农业民族的粮食吃得少些。其面类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馕:用发酵的面做成圆饼,贴在由土坯或石块砌成的馕坑壁上,用红火炭烘烤,或用两口小平锅合在一起,放在火上烧烤而成。

油果子:又叫“包吾尔沙克”,用牛奶加适量盐水和面(发酵的面为佳),然后搓成条状,用刀将和好的面切成菱形,再用煮沸的牛、羊、骆驼油或植物油炸成黄色即可。

油饼子:将发好的面擀成圆形或切成三角形放入熟油锅里迅速煎炸而成。

奶子面条:将面条煮熟后,放入适量的牛奶或羊奶即可。

小麦饭:用除皮的碎麦粒煮熟,拌少量酸奶疙瘩水即可食用,也有拌牛奶的麦粒饭。

麦子酒:把麦子煮熟,放在木桶内,保持恒温,发酵后做成的饮料。

抓饭:把肉切成块,用羊油加清油炒,到一定火候,放洋葱和胡萝卜继续炒,当胡萝卜基本熟后,放适量的盐,加水焖制而成。米粒黄色透明,味香可口。

“别斯巴尔马克”:是一种用面片、肉、油合在一起做成的食品。

炒小麦:把小麦除掉麦皮,用羊油炒熟,碾成粉末,同茶水搅着吃。

杰尼特:将糜子用炒好的面粉拌匀,放入锅中加上温的油里,再配上适量的蜂蜜、白砂糖和奶酪等食物拌匀,放凉即可食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羊肉 发酵 小麦 面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