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家畜传染病的发展与流行


经空气,如飞沫、飞沫核、尘埃等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此途径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和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主要经此途径传播。经污染的土壤传播,主要是一些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病原微生物经此途径传播。这些病原微生物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和猪丹毒杆菌等。经活的媒介物传播,节肢动物如蚊、虻、蝇、蠓、蜱等是很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有些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要生长繁殖,这样的传播媒介称为生物性传播媒介,其实质上起到了传染源的作用。有些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不生长繁殖,这样的传播媒介称为机械性传播媒介。本身对某种病原无易感性的动物(非本种动物)有时可以机械性地传播传染病。人类有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可以机械性地传播动物传染病,特别是兽医畜牧人员。

从另一角度考虑,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大类。水平传播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传播。以上介绍的间接接触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均属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指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如经胎盘传播、经卵(蛋)传播、经产道传播、经初乳传播也可看作垂直传播。

2.3 易感动物群

易感性指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畜群的易感性指整个畜群对某种传染病感受性的大小,其取决于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和易感程度的高低。影响畜群易感性的因素如下。

畜群的内在因素包括动物的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等。畜群的外在因素包括饲养、管理、应激等。

特异免疫状态是指一个畜群流行过某传染病后,余下的动物在一定时期内具备特异性免疫力,可以不再感染此种传染病。给畜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也是这个道理。

3 疫源地

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其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在疫源地存在的时间内,凡是与疫源地接触的易感动物都有受感染的可能。

自然疫源地是指有些疫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不依靠人类或家畜,自行地通过传播媒介和易感宿主造成流行。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的现象,这种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疫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易感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

自然疫源地最初都在原始森林、沙漠、草原和深山等荒野地区。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三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际上自然疫源性是生态学现象,当人类活动介入自然疫源地时,自然疫源性疾病就会传染给人或家畜。很多家畜传染病最初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乙型脑类、蓝舌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4 流行的规律性

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区分为下列四种表现形式。

散发性发病数目不多,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只有个别地发病,各病例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疫病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并且流行规模较小。地方流行性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病数稍超过散发性,二是带有地区局限性。流行性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中出现比平常多的病例。其没有一个绝对数量界限,而且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多的一个相对名词。因此任何一种病当其称为流行时,各地各畜群所见的病例数是很不一致的。

暴发属流行性范畴的另一个名词,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例。大流行指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大致全国,甚至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性是指某些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此即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出现季节性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节肢动物)的影响,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周期性是指某些传染病经常经过一定年限发生再次流行的现象。引起周期性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的,但主要是由于畜群易感性的变化引起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病原 潜伏期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