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饲料添加剂对畜产品营养价值及其安全的影响


       近一百年来,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仅就饮食方式而论,无论东西方,已逐渐由单一的植物性膳食为主的构成向多元化的植物性动物性复合膳食构成转化。就我国而言,年人均肉蛋奶类食入量分别由8.9kg、2.4kg、1.0kg提高到37.5kg、12.3kg、5.1kg,畜产品的消费量增加惊人。需求的增长刺激着生产的增长,而畜牧科技(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料加工)的飞速发展又为此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动物微量营养学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畜牧良种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畜牧产品产量质量功不可没。
  1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特定目的向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制成品,具有生物活性,可以提高或改进饲料效用,添加量很少,一般按配合饲料最终产品的百万分之一计量。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随着营养科学发展,不断有新的品种问世,旧的品种也逐渐被禁用或遭淘汰,通常将其按营养功能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添加剂两类。
  1.1 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这一类物质本身就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并且天然饲料中含有,只是含量不足。在饲料中添加这些物质主要是为改善饲料营养的平衡性和安全性。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一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有14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A、VB、VC、VK四种,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1、B2、B3、B5、B6、B12、叶酸、生物素、胆碱、VC十种。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动物的抗病力和对各种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生存力;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主要有16种,饲料添加剂常用的铁、锌、锰、硒、磺、磷。微量元素主要是为了满足动物高产的需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还具有抗生素效用,如铜、锌等;氨基酸添加剂目前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等,由于价格原因,应用较多的是前两种。氨基酸的添加是为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有效性,从而改善动物对饲料蛋白的利用率。
  1.2 非营养性添加剂
  非营养性添加剂并非天然饲料中的固有成分,而是后天人为添加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饲料的效率,进而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饲料保存剂、着色调味剂、环境调理剂、加工改善剂等。
  1.2.1 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
  生长促进剂主要包括抗生素(含合成抗生素)、益生菌、酶制剂和激素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抗生素类。驱虫保健剂包括抗球虫剂和抗蠕虫剂。上述添加剂能通过生理或药理的途径改善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以及刺激生长和提高增重。尽管添加剂的研究发展方向是动物专用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尚有许多药物是人畜共用的。
  1.2.2 饲料保存剂、着色调味剂
  饲料保存剂包括抗氧化剂与防霉剂,其主要功用是保证饲料质量稳定,防止营养成分流失。常用的抗氧化剂主要有乙氧喹、BHT、BHA,防霉剂有丙酸及其盐类,市售产品多为加有强化剂的复合制剂。着色调味剂的功能是改善饲料或畜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以及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或畜产品的感官质量。
  1.2.3 环境调理剂、加工改善剂
  环境调理剂是为了改善动物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进而促进动物生长。加工改善剂的作用是改变饲料的物理性状,以利于加工和使用,如改变粉料流动性流散剂,增加颗粒料的黏合性的粘黏合剂。
  2 饲料添加剂对畜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如前所述,添加剂一半通过生理或药理的途径发生作用,在吸收与代谢的过程中,必然对动物组织的生理生化性能产生影响,最终对畜产品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2.1 营养价值
  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是通过沉积于动物体组织而对营养价值产生影响,或者通过改变组织营养构成比例以达到这一目的。从理论上分析,由于代谢方式不同,多余的脂溶性维生素部分能够在组织中沉积,而水溶性维生素大多经肾脏代谢排出体外,但由于代谢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到动物屠宰时,水溶性维生素也会有少量残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后,畜产品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其中以肾脏等内脏器官和脂肪组织为盛。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非常复杂,研究资料表明,某些内脏器官对微量元素有富集作用(如肝脏、肾脏),蛋奶对某些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有类似作用。从可食用组织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这一角度评价,营养性添加剂能够提高畜产品的营养价值。但是,由于近年来高铜在养猪业中普遍使用,大量铜元素沉积于猪肝,令其食用安全性下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畜产品 微量元素 饲料添加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