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购销记录不完整。经营者没有记录购销台账的意识,难以进行流通追溯、查找假劣产品的源头。
3)一些产品标签和商品名不规范,随意夸大营养或者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比如酸化剂、防霉和抗氧化类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等。
4)饲料经营上普遍存在着赊销行为。被养殖户视为“无息贷款”、“第二银行”。一大弊病就是使养殖生产者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大弊病就是赊销的饲料绝大多数质次价高,造成养殖动物营养缺乏、病害频发,低质饲料不仅对养殖无益,而且有的厂家违规添加铜、砷等重金属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2.3 饲料使用环节管理比较薄弱
对于自配饲料的销售,在其违法行为的认定上还存在法律上的不可操作性。现在县、乡镇的饲料经销商大部分都配备有饲料混合机,农户拖来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产品配合浓缩料、预混料加工搅拌成全价料,这种情况是《条例》所列的对外销售自配饲料的行为。但是,长期形成的历史习惯在短时间内还有市场,同时也方便了群众。所以,这就形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法不责众”与法律条款相悖的问题。
2.4 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县市饲料管理部门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经费不足、执法装备欠缺等问题。要想把饲料市场彻底管理好,还需全盘考虑,重点倾斜,拿出硬措施,彻底整治和规范饲料市场。
3 造成饲料行业困境的主要原因
3.1 农村养殖推广体系不健全
2005 年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以来,湖北省乡镇撤销了原服务于基层农业的“七站八所”。把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中心”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以钱养事”作为其工作内容及经费来源。“中心”工作人员长期把精力放在动物防疫和疫病诊疗上,养殖技术及动物营养等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得到重视。由于体制问题,“中心”在人才引进上不能输入新鲜血液,这支技术服务与推广队伍呈现年龄老化的趋势。因为人才、知识都得不到更新,养殖户很难得到养殖技术以及饲料质量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这种情况与现代畜禽水产业的发展极不相适。饲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3.2 生产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
20 世纪末我国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饲料生产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但企业规模小,经济成分复杂,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21 世纪初由于畜产品产量相对过剩,价格持续低迷,饲料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为争夺饲料市场,一些饲料企业掺杂使假降低成本,极大地扰乱了饲料市场秩序。一些饲料生产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认识不够。
3.3 农村养殖水平不高
枝江市经过近10 年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养殖水平在不断提高,养殖大户在逐年增多,但是农村散养户还占一定的比重。低端的养殖模式往往是低端饲料争夺的市场,也是一些非法饲料生产企业投放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
3.4 落实行业标准难度大
2012 年以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呈现井喷的现象,学习宣传和执行有1 个过程,并且各个地方的执行程度也不一致。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缺少通用性强、权威性高的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物的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虽然行业标准化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但是落实起来难度大。
3.5 饲料监管体制不畅
我国对饲料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而不是垂直管理体制。即饲料管理部门是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当地政府领导,上下级饲料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宜昌市的饲料管理部门是宜昌市农业局,枝江市的饲料管理部门设在畜牧兽医局,宜昌市畜牧兽医局的年度工作计划没有饲料管理这个项目,宜昌市农业局下发的文件直达枝江市农业局,枝江市农业局和畜牧兽医局又没有业务指导关系,工作计划和安排不能直接传达到县级饲料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形成了夹心层,不能顺利沟通。其次,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难度大,也不能得到执法资源的共享。
4 搞好基层饲料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理顺饲料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统一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设在农业部门,畜牧、水产都在农业的大范围里由大农业进行统筹,将改变上下不衔接、政令不通的问题。但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体制不畅的问题,建议地区级的饲料管理部门设在畜牧兽医局,饲料办作为畜牧兽医局下设的一个科室,加强对县级饲料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管理,县级饲料管理办公室仍然设在畜牧兽医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01/hq_5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