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小麦市场南北格局正悄然转变!


据了解,近日因南方多日持续降雨,致使江苏、湖北、安徽、河南及河北、山东局部地区小麦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芽麦、霉粒增多、面筋度降低,前天和昨天的河北区域内的强对流天气也使部分地方的小麦发生倒伏现象,并在收割的地区出现了萌动麦。虽然南方市场早在6月1号前后就已经开启了托市的计划,但目前看并未给市场带来过多的惊喜,经笔者多方了解,最主要因素还是当地新麦质量问题,很多地区多因天气原因导致新麦质量严重受损,无法达到入库标准,被迫走向市场,沦为饲料麦,其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目前市场饲料麦价格基本维持在0.8-1元/斤,价格因质量悬殊而不等。质量好一点儿的雨前麦价格稳定,保持着一定的交易量,因质量的不同价格维持在1.05-1.15元/斤,真正能够入库的新麦寥寥无几!

  从前天起,河北、山东、河南黄河流域小麦开始进入正式收割上市,经走访询问,各地价格保持稳定,初步定价在1.1元/斤左右,局部地区报价在1.15元/斤左右。目前当地摊点收购心态稳定,上市量一般,虽然水分偏大,但新麦容重指标尚可,局部新麦质量与去年相比欠佳,与此同时境内各大知名企业近日对新麦收购价格频繁调整,反映出企业的心态现阶段极不稳定,大多持有试探、观望的心理。目前部分企业新麦入库价格分别为:河北宁河库收购小麦10000吨,容重760以上,水分13.5-12.5%,杂质过筛,要求硬质率80%,不完善粒8%以下,收购价1.19元/斤;河北邢台邢粮集团大量求购小麦,收购价格1.18元/斤,容重780以上,水份不超12.5%不扣,水份12.5-13%扣半斤,超13%拒收;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6月10日开始大量收购小麦,容重750以上,国标三等,过筛回杂,价格暂定1.18元/斤;河北霸州直属库现大量收购2016年产新小麦,要求容重770以上,水分13.5%以内,净粮,水分超1扣1.5,收购价格1.2元/斤;河北五得利禹城公司于6月11日6时30分对2016年本地新小麦收购价格下调0.01元/斤,执行单价为1.16元/斤,外地新小麦价格下调0.01元/斤,执行单价为1.14元/斤;河北五得利东明公司从6月11日7点20分起对本地普麦价格下调0.01元/斤,调价后价格为1.17元/斤,本地雨后普麦价格下调0.01元/斤,调价后价格为1.14元/斤,外地普麦价格下调0.01元/斤,调价后价格为1.13元/斤。山东发达面粉集团西区开始收购优质小麦,其中济南17收购价格1.29元/斤,签合同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购价格为1.295元/斤,收购标准水分最高13.5%以上拒收,水分、杂质扣秤按原标准执行;山东高唐粮库收购新小麦,容重750克/升以上(含750),水分超13.5%拒收,过筛回杂,不完善粒7.5%以内,收购价格1.18元/斤;山东青州中央储备库、潍坊坊子国家储备库收购标准为一等小麦收购价格1.22元/斤,容重790以上,二等小麦收购价格1.2元/斤,容重770以上(不完全粒6-8%超1扣0.5),三等小麦收购价格1.18元/斤,容重750以上,不完全粒8%以内;山东鲁中(昌乐)粮库小麦收购价格1.18元/斤(开发票),收购标准水分12.5-14%超1扣1,不完全粒8%以内。

  就南方小麦产区目前的情况而言,很显然以当前雨后麦的质量想要入库已经有很大的困难,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收购上不要过分依靠鉴托市价格,走向市场已经注定是大势所趋,而在收购节奏和价格把控上要顺势而为,随收随走、去劣存优是目前唯一可以操作的方向。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信息,南方产区雨后麦数量相当庞大,价格下滑短期内不可避免,所以请朋友们注意防控风险,降低收购成本,以避免出货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北方产区新麦上市质量相对不错,优质优价会是后期凸显的趋势,预期华北区域内的托市启动可能要到6月20号以后,所以近期企业的收购价格会随时调整,大家对于这种情况也不必过分紧张,新麦在市场上量高峰时出现价格小有回落不足为奇,同时也会给大家缓解成本上的压力,对于贸易商来说未必是坏事,如果没有市场的价格波动,怎么可能带来利润空间?因此还是坚持笔者个人的观点:质优价廉是我们创造利润的唯一机会,达不到入库指标不要紧,能达到自己的入库指标就好(即水分15%以下,价格在1.1元/斤左右上手),暂时卖不了企业、国库咱就放着,只要小麦质量指标好,不用太担心卖不出去,因为从笔者多方了解的情况看,小麦1.1元/斤只是个起步价格,接下来在市场恶性竞争的收购环境下价格势必会有所抬头,想要捡漏的心态会逐步散去,尽管未来后期市场不明朗,但作为生意人只有顺应市场、适应市场才有机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优质小麦 饲料 倒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