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2016年饲料企业的生、死、去、留


  过去30年,饲料企业从未如今天这样焦虑,因为当下需要考虑的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表示:“2015年,饲料企业的竞争还是女人之间在吵架,而2016年,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决斗!”我何出此言呢?2014年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获证饲料企业还有7000余家,2015年末,据农业部某领导的一次讲话透露:国内饲料企业还剩下6000余家,仅仅才过去一年,又有几百家企业退出了行业竞争。几年前,曾有人断言,中国饲料行业最后可能只会剩下约3000家企业。这个数字是怎么得(预测出)来的,实在是不好说,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在未来的3-5年中,还会有大量的饲料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而退出。不过,我们也不要只看表象,饲料企业数量的减少,数字之外,还有哪些是没有浮出水面的呢?

  数量为何急剧减少?

  1、《条例》的作用

  2014年是饲料企业减少最多的一年,这和国家有关部门管理思路的调整有关。早在数年前,农业部就颁布了针对饲料行业管理的新《条例》,这个条例实际上在硬件上抬高了饲料企业进入和存在的门槛。过去,我国的饲料企业在部分区域,甚至是绝大多数区域,存在着“大群体、小规模、门槛低、监管松”的现象,很显然,这样的一个群体,被一些管理者认为是很容易出现关联食品安全的饲料安全事件,这是主管部门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但监管起来又比较难。所以,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干脆,用门槛,“干掉”一些实力弱、硬件不达标的小企业,让他知难而退。

  这些规模较小的饲料企业退出市场,数量非常大。如黑龙江,企业数量减少了约70%,云南、贵州、四川、吉林等偏远省份,情况几乎大同小异。过去,在云南昆明的大板桥地区,据传有几百家饲料企业,多数都是500吨(甚至几十吨)以下规模的,这次新《条例》的实施,直接干掉了部分企业。不过,企业的许可证没有了,并不代表那些人退出了市场竞争,大部分老板带着团队和市场选择了找有证的企业合作,采取代工的方式,继续经营。

  2、大企业产能过剩

  中国饲料行业是从一开始就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充分,当然,由于市场容量巨大,对于一些资本雄厚的企业来说,财大气粗的扩张,也带来了产能过剩。以销量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新希望(000876,买入)六和来说。当年的六和在山东大力发展禽类产业链,饲料企业密集布点,几乎几十公里就有一个,新希望六和旗下的饲料和屠宰企业高达2-300家。经过禽流感和所谓的“速生鸡”事件,前几年,国内禽料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新六和也遭受较大损失,这几年在山东、河南均有一定数量的关闭和合并行动;像东方希望这样的企业,拥有上百家饲料企业,也遍布全国,产能很大高;大北农(002385,买入)上市后,资本充足,持续扩充产能,据估计,产能也有较大的过剩。

  曾几何时,很多饲料企业均立下豪言壮志,声称要在数年内实现产销千万吨的宏伟目标,才短短两年,已经几乎张口不提了。事实上,据谋易咨询所了解,很多大型饲料企业销量的下降是以百万吨级的,出于成本的考虑,一些销量很低的工厂,难逃被关闭的厄运。由于数字敏感,在这里就不予披露了。

  3、看不到未来

  当然,有些企业现在还没到生存不下去的时候,而且,多少还有点利润。即使是这样,有些老板还是选择了退出,这是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今天能够活下来,不代表未来也可以,而且,今天的退出成本更低一些。尤其是在新《条例》实施前,很多老板选择了主动退出,不再在硬件上继续投入了。还有一些企业,是硬件暂时达标,准备再继续经营几年,也不做长久打算了。事实上,不只是小企业(包括销量小的企业),就是一些有较大规模的中型集团性企业,不但放弃了扩张的思维,也把一些绩效不好的分子公司关闭了。

  4、竞争失败退出

  按照百度上的解释,“竞争的本质是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的获取己方利益的行为”。在一些地区,由于产能的严重过剩,大家为了生存,竞争手段无不用之其极。今天,饲料企业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系统竞争时代,甚至转向资本竞争,对于一些资源匮乏、实力有限而且效率低下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都只能黯然退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六和 新希望 温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