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还是退耕后新建的草地,除发挥其生态、环保功能外,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利用。而草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放牧,由家畜直接采食牧草;另一种是割草,即通过人力或机具将牧草刈割之后,再由家畜去利用。而后者往往更有利于提高草地利用效率,或者能补充放牧利用的某些缺陷。
割草地的经济意义
割草地多为优良的天然草地或人工栽培的草地,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一般比良好的放牧地产量高1~2倍或更多。割草地占的比例越大,表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越高。如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割草地都占有较大比例,在英国割草地与放牧地之比为1:2,在法国为2:3。割草地上收获的干草往往是家畜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年大约有0.1亿hm2的割草地,是家畜冬、春补饲或舍饲的重要饲料来源。在我国目前生产条件下,尤其在广大牧区,对现有的割草地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开发利用与培育新的割草地,是解决牧草供给季节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冬、 春期间抗灾保畜,减少春乏损失的主要措施。
刈割利用是有效利用牧草的一种重要方式。刈割利用的牧草可以做到适时收获,并加工成各种类型的饲料,能有效地保存营养物质。如适时收获调制的青干草,营养物质保存率可在80%以上。而长期在草地风吹日晒雨淋,营养物质保存率可降低到30% 以下。牧草刈割之后,又能调制成干草j半干贮草、青贮料、草粉或各种压缩与配合饲料,更便于运输、饲喂和保存。
割草地的特点与要求
为了保证割草地优质高产,宜于收割、运输和管理,应在草群组成、地形条件等方面符合一定的要求。割草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立地条件
为了有利于牧草更好的生长发育,获得优质高产的饲料,同时便于机械割草、运输及草地的培育与管理,割草地应选择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坡度在10。以下、无土壤冲刷、无石块或其他障碍物较少,土壤肥力较高,通气透水性良好,有利于优质高产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生长,pH在6~7,水分状况较好,有一定灌溉和排水条件,可使土壤水分尽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的范围之内的地方。
(二)草群结构
刈割地牧草有一定的高度要求,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能超过总质量的10%,上繁草中最好以根茎型、疏丛型或根茎一疏丛型禾草和株丛高大的豆科牧草为主。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高,在刈割后加工干草块或颗粒饲料时,还具有黏接剂的作用,它本身又能固氮,是重要的生物肥源。 禾本科牧草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 同时禾本科牧草茎秆有节,节间中空,不易断碎。其叶脉平行,叶片细长,不易脱落。无论是在刈割、喂饲,还是加工、贮藏过程中均不易造成营养损失,因而也是调制青干草饲料的理想原料。
在天然割草地草群中,杂类草的比重不应超过20%。因为高大阔叶杂类草的叶片易于破碎损失,茎秆易于粗老,饲用品质差, 利用价值不高。另外,在天然割草地的草类中,对有毒植物要严格控制,进行清除,不然调制成千草后,家畜难以鉴别选食,容易中毒。一般说来,干草中有毒植物的总质量不应超过1%。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