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苘麻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轮作、深耕、施足基肥苘麻连作会导致其生长不良,纤维产量低,易形成“铁跟,一般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苘麻地秋季深耕,播种前精细整地,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准备种苘麻的地块,要在前作收获后及时秋耕,一般深耕20 cm 左右,耕后可不耙盖,次年早春解时,浅耕耙耱保墒。种苘麻的地多数为涝洼地,秋季不能耕翻,可在早春解冻时春耕,然后精细整平播种。在秋季土湿不能秋耕的地区,农民多用锄翻起土块,晾晒后再耙平田面,留待播种。前苏联北高加索试验站1934年试验结果得出, 秋耕比春耕对苘麻茎和种子的增产效果好,我国麻区应尽可能实行秋耕与深耕,无法秋耕的地区也应于早春进行春耕,并在播种前做好耙盖,平整田面。可结合春耕,每公顷施有机肥15 000~22 500 kg 及草木灰750 kg做基肥。我国麻区一般情况下旱地苘麻都与其他作物轮换,在低洼水涝地种植苘麻,常实行连作,并应加强土壤耕作与整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苘麻幼苗较耐寒,一般5 cm 深度地温达10 ℃以上气候即可播种。无论旱地还是水涝低湿地栽培苘麻都以适期早播为好。早播的幼苗可以延长麻株生长期、提高纤维产量及质量,并能躲过地蚕为害实现全苗,以及进行后续的整地工作。在低洼地种植时早播可减轻涝害,早播可使收获期也相应提早,这样有利于沤麻。苘麻的播种可分为条播与撒播2 种, 播种量为11.25~30 kg/hm2,而尤以15~22.5 kg/hm2 为宜。播种时撒播出苗不齐,易出笨麻(小麻),且田间管理较不方便,影响通风透光,增加病害,降低麻皮产量,故应改为条播,播种量为15~22.5 kg/hm2。播种量为15~22.5 kg/hn2,行距40~50 cm,株距10 cm,每公顷保苗在22.5 万~30 万株,播种深度以1.5~2.0 cm 为宜。合理密植能起到增产作用,各地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耕作技术等条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早、中熟品种可比晚熟品种密,肥地或晚播可比瘦地或早播密。苘麻是群体中生长较小的个体,茎秆细小、柔软,高度不到正常麻株的2/3,节数少、叶片窄小、纤维发育不良,单株纤维重仅为0.6~1.5 g,为正常麻株纤维重的5%左右。在大田生产中, 笨麻的发生率一般达20%~30%, 严重时达4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苘麻的发生率是随栽培密度的提高而增加的。合理密植、早间苗、早定苗、匀留苗、看苗施肥,促进群体平衡生长,是减少笨麻率的必要措施。苘麻一旦形成,必须及时拔除,以改善麻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有效麻株长高、长粗。
苘麻的拔除一般分2 次进行:一次在8 月上旬,一次在收麻前,这样能及时改善麻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对提高单株生产力有一定效果。此外,拔出的苘麻仍可沤麻,但要做到细剥细收。
        加强田间管理麻苗出土后,苗高5 cm 左右时应进行第1 次间苗,拔出过高、过细、生长不良或有病虫害的植株。植株高10 cm 左右时,进行第2 次间苗即定苗,定苗株距6~10 cm。间苗时间与苘麻苗期中耕次数的多少对苘麻植株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结合第1 次间苗,进行第1 次中耕除草,定苗时进行第2 中耕除草。苗高50 cm 左右时进行第3 次中耕。间苗时间与苘麻苗期中耕次数的多少对苘麻植株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苘麻生育期间共追肥2~3 次, 定苗后茎秆进入迅速生长期。通过施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苘麻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施足追肥,每公顷追肥用硫酸铵225~375 kg,还要酌量施草木灰和过磷酸钙。株高40~50 cm 时,每公顷追施标准氮肥300~375 kg,钾肥75~150 kg,沟施于行间。在多施基肥配合施用追肥的情况下,苘麻产量能显著增加,水涝地区应在雨季前早施追肥。苘麻麻叶应任其自然脱落,否则会降低纤维产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苗 间苗 深耕 品种
上一篇 : 棉花种子贮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