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冬季怎样提高蛋鸡产蛋率?



1
加强防寒保温
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23℃,低于7℃,产蛋率将明显下降,饲料消耗将增加;低于0℃时,产蛋量将显著减少;低于~9℃时,则产蛋停止。因此,寒冬要想使蛋鸡高产,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温。秋末冬初寒流未到来之前,要及时修缮鸡舍。鸡舍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使鸡早晨不畏寒缩脖、羽毛不蓬乱,能自由活动觅食。运动场上要搭起高1.5~1.8米的塑料大棚。地面要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清洁干燥垫料,并每隔3~5天翻动1次。养鸡户也可根据所在地区和条件选用以下保温措施:
1.)夜晚在门口和窗口挂上草帘或棉毯。
2.)在屋顶加一个夹层或设置天花板,阻隔冷空气直接进入舍内。
3.)在距地面2米左右处设置顶棚,并在顶棚上铺厚草帘或塑料布。
4.在鸡舍内悬挂电褥子或安装电热板增温。
5.)在鸡舍内设置带烟筒的大火炉或安装暖气管。
6.)有运动场的鸡舍,在运动场建一个南低北高的塑料斜面大棚,使鸡舍与运动场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7.)在鸡舍地(架)面铺上干净、柔软的垫草,确保鸡腹部不受寒。
8.)出粪口要安装插板,以防冷风进入舍内。
9.)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地面平养为每平方米6~8只,三层笼养为每平方米18~24只。
10.)在鸡舍周围设置风障墙,防止寒风侵袭。
11.)舍内温度过低时,整个鸡舍要盖上尼龙薄膜或双层塑料布,但注意适当留些通风透气孔,以免蛋鸡窒息而死。
12.)在干燥、背风、暖和的向阳处建塑料暖棚。建造时先砌1米高的围墙,墙上用竹竿、钢管等做成弓形架或人字形架,架上覆盖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夜间棚顶要加盖草帘保温。
2
减少应激因素
蛋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如抓鸡、注射、断喙、突然换料、停水、改变光照制度、新奇颜色和飞鸟窜人,都会引起鸡群惊恐而发生应激反应。所以要保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要穿固定颜色的工作服,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应激发生时少用或谨慎用药。
3
人工补充光照增加产蛋率
光照能促进蛋鸡脑垂体、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产蛋活动旺盛。所以,蛋鸡每天需要有16小时的光照,不足16小时,产蛋量将会减少。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短,光照不足,容易出现产蛋率下降,所以冬天要人工补充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最简单的是利用白炽电灯,以每15~20平方米的地面用1盏40瓦的灯泡或每10平方米左右装1盏25~40瓦灯泡为宜,灯泡离地面约1.8米,平均光照强度为3~5勒克斯。可在早晨5点开灯,日出后关灯,晚上天黑前开灯,9点关灯,使每天光照时间达14~16小时。要做到准时开灯和关灯,不能忽早忽晚或间断。光照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容易引起鸡体疲劳。饲槽和饮水器要安装在灯泡下面。开灯后要及时添加饲料和饮水,不能缺料或缺水。
4
调整日粮营养
4.1
冬季天气寒冷,鸡要多消耗能量抵御寒冷。为了保持蛋鸡的高产性能,在配制饲料时,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以维持母鸡的体温和产蛋的需求。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稻谷等,可占日粮总量的65%以上,豆粕20%左右、鱼粉7%~9%、贝壳粉6%~6.5%、骨粉
1%、食盐0.4%、多维素0.02%、蛋氨酸0.1%,并适当喂点红萝卜、辣椒粉等。
4.2
冬季气温低,规模养鸡场蛋鸡的热能消耗大,为保持高产、稳产,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动物性原料的比例,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增加玉米、稻谷等能量饲料的含量,增加VA、VD的用量,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保证冬季蛋鸡每千克饲料中含代谢能12兆焦耳、粗蛋白质18%、钙0.36%~0.38%、磷0.6%。自配料配方可参照以下比例:玉米62%、豆饼12.1%、麦麸13%、鱼粉4%、骨粉1%、贝壳粉7%、食盐0.3%、生长素0.5%、蛋氨酸0.1%。此外,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禽用多维素10克,并在饲料中加些矿砂,以提高鸡的消化能力。
4.3
冬季鸡群逐渐进入休产期,鸡为了安全越冬,身上的羽毛不断增厚,根据这种自然规律和鸡群的实际情况,应对饲料进行科学的调整。
4.3.1
减精增粗。冬季是蛋鸡的休产期,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大减少,只需要少部分营养物质供给本身的消耗,没有必要再继续供给产蛋高峰期的饲料。调整饲料的原则是“减精增粗”,可减少玉米、高粱、瓜干、鱼粉、豆饼等精饲料,增加糠麸、地瓜秧面、玉米芯面等粗饲料,并喂给部分蔬菜帮叶(如白菜叶、芹菜叶等)和胡萝卜等青绿块茎多汁饲料。大体比例掌握在精料15%、粗料75%、青料1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羽毛 玉米 骨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0786.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上一篇 : 怎样盆栽牡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