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产蛋阶段的管理



在转到产蛋舍之前,必须对公鸡进行最后筛选。筛选的公鸡均匀度必须好,体态上扬,体形发育良好。有腿或者骨骼缺陷的公鸡不能选作种用,因为这种公鸡往往不能交配成功甚至可能对母鸡造成伤害。发育阶段应该与母鸡尽可能接近,所选中的种公鸡应眼睛明亮、脚趾笔直、胫骨长度良好、鸡冠颜色正常以及背部直挺、脚垫无异常状况、断喙无任何损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
最好在母鸡移入前24小时将公鸡移到母鸡产蛋舍内。这有助于公鸡觅食和饮水,确保良好的周增重。混群前后如果周增重不理想将严重影响早期和后期的受精率。产蛋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继续控制种公鸡的体重,确保种公鸡具有良好的实施交配的生理条件。在产蛋期,实施公母分饲仍是严格控制种公鸡体重的唯一方法。产蛋舍内不论哪种公鸡的饲喂系统都必须为所有的种公鸡提供均匀的料位高度,防止种母鸡和霸道的种公鸡偷吃其他公鸡的饲料。另外,因为整个产蛋过程中有些种公鸡要被淘汰,饲喂系统应允许公鸡快速采食,并且能够进行调节使每只公鸡都能够均衡地获得并维持其采食空间。
为防止种公鸡偷吃种母鸡的饲料,在母鸡料槽上安装隔栅是最广泛使用且最有效的系统。每天喂料时应检查隔鸡栅,确保所有的种公鸡都有效地被拒之从中采食,而种母鸡可轻而易举地采食。无论种公鸡还是种母鸡,都必须能在整个鸡舍均匀地供料,在整个生产周期都要观察其实效性。另外要通过定期抽测公鸡的体重来正确评估饲喂程序的正确性,确保公鸡有良好的周增重,对料量的增减给出精确的调整。
在产蛋鸡舍使用棚架的地方,应仔细观察种母鸡的行为。如果种母鸡或藏身于产蛋箱下方,或滞留于棚架之上,而种公鸡却游荡于地面,很少见到交配行为。这样的状况会导致鸡群孵化率很差。应尽快每100只母鸡淘出1~2只公鸡,防止其形成一种规律并可防止母鸡的躲避行为。饲养人员应在下午晚些时候在地面上来回走动,撒些大颗粒的石灰石或破碎的玉米,鼓励母鸡从棚架下到地面来,提高交配活动机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公鸡 母鸡 筛选 饲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0366.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