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胡萝卜种植技术

“微型”胡萝卜(Baby carrot)概念来源及市场发展前景




    3我国市场需求

    胡萝卜作为一种健康功能型蔬菜已为人们接受,人均消费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据2005年FAO统计,我国胡萝卜栽培面积45.3万hm2,占世界胡萝卜栽培总面积的42.1%,比1994年增加近2倍。目前市场主栽品种为黑田类型,占市场份额的80%一90%。这类品种的口感比较差,营养成分比较低,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只有50~80 mg?kg-1,远低于美国主栽品种。

    随着人们对饮食营养结构认识的提高,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国内蔬菜产业和蔬菜加工出口业的发展看,发展“微型”胡萝卜加工制品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国虽然是胡萝卜生产大国,但是胡萝卜品种极为单一,引进“微型”胡萝卜品种,可实现品种多样化,同时也可带动加工、消费形式的多样化。其次,胡萝卜虽然成为我国主要加工出口种类之一,但出口量不及栽培总量的3%,出口金额所占比例更低,其原因除了外国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外,更主要是加工产品单一,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目前主要是速冻和脱水产品,基本以原始状态上市,出口价格低于国际平均价格,因此,实际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并不高。第三,由于“微型”胡萝卜外观漂亮,口感好,食用方便,营养价值高,耐贮藏,将是许多白领、学生酷爱的食品,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第四,随着“微型”胡萝卜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胡萝卜育种水平,更有助于推动我国胡萝卜新型加工产业的发展。

    4  几点建议

    我国胡萝卜育种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九五”期间被列为国家攻关研究,但总体经费投入少。关于我国胡萝卜种质资源研究不够深入,重要性状如根形、耐抽薹性等的遗传规律研究仍是空白,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设立相关研究项目,扶持我国胡萝卜育种研究的深入开展。

    4.1  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和创制:  虽然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胡萝卜资源的收集,但目前进入国家种质库保存的地方品种仅有398份。这些资源由于研究不够深入,目前利用率相对比较少。而多数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与“微型”胡萝卜要求的品种特性相差较远,特别是根形和口感。为了推动“微型”胡萝卜快速发展,有必要从欧美等国家引进新的种质资源,并深入开展胡萝卜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单倍体培养、基因聚合等,这是快速利用和创制新型资源的重要技术。

    4.2  加强科研育种单位与农产品加工公司的合作: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市场。为了更好地推动“微型”胡萝卜市场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科研育种单位和农产品加工公司的合作。公司可在早期进行项目投入,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同时公司可以开展加工设备的购置、厂房修建以及基地的创建;育种单位重点加强资源的创制、新品种的选育、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这将有效缩短“微型”胡萝卜发展进程,快速进行市场化。

    4.3  选择宜地生产异地销售:  优良的产品离不开优良的品种,更离不开优良的生长环境。胡萝卜在冷凉气候、土壤肥沃条件下栽培品质较好,不仅是营养品质,特别是口感。因此创建“微型”胡萝卜基地应选择胡萝卜适宜栽培的地区,在美国亦如此。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的地区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和华北地区,一般是一年一茬栽培,5―6月播种,9~10月采收,生长期比较宽松;福建、广西地区也可发展。一般采用越冬栽培方式,9―10月播种,翌年2~4月采收。

    4.4  提高相关栽培技术:  国内胡萝卜栽培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进行,几乎没有机械化栽培,部分地区采用简易播种和采收设备。根据上述“微型”胡萝卜栽培过程,与国内普通胡萝卜栽培相差比较大,特别是根形更为细长,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包括肥水管理、农药喷施等,实现无公害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公司提供优质的原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胡萝卜 品种 生长期 种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