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竹笋种植技术

竹笋生长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竹笋滋味鲜美,除了含有粗纤维外,富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对维持人体健康关系重大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在长江流域的毛竹和早竹类的春笋于早春淡季(4月前后)上市,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省的麻竹和绿竹等,于高温夏淡季(7-8月)供应,对丰富市场起重要作用。

我国江南适合竹类生长,可充分利用山区和丘陵地栽培。竹比一般树木生长快,早成林,枝叶茂密,地下有竹鞭和大量根群可防止丘陵山坡水土流失。竹材用途多,经济价值高,是值得大力发展的植物。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刚竹属为散生型竹种,地下部都有竹鞭。由竹鞭上的侧芽发展成竹笋,竹笋长成竹株,称为竹。竹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供给鞭和根,所以笋鞭和竹之间关系可概括为: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

竹鞭是竹的地下茎,在土中横向伸展,时起时伏呈波浪状。竹鞭有许多节,除基部几节外,每节有一个侧芽,一部分营养充足的侧芽可发展成笋。冬季鞭梢停止活动,到第二年初夏新竹枝叶展开后,竹鞭开始活动,抽出新鞭。新鞭淡黄色,组织不充实,第二年以后鞭中养分增加,一部分侧芽肥大成笋芽。毛竹第三年开始产笋,早竹类第二年开始产笋,这时鞭呈鲜黄色。之后连续3-4年是产笋的盛期,以后鞭逐渐衰老,肉黄色变成棕色到褐色,发笋逐年减少,直到不能发笋。毛竹每两年换一次叶,换叶当年出笋少,成为小年,换叶后新叶茂盛,光合作用强,积累养分多,竹鞭营养好,形成笋芽多,次年出笋多成为大年。这是竹笋大小年的主要原因。

慈竹属的麻竹、绿竹、吊丝丹竹等丛生型竹种,它们没有竹鞭,竹笋是由着生在竹秆基部的大芽发展而成,发笋和成竹所需养分直接由其所连母竹供应,一株母竹可抽生5-6条竹笋。一般仅早抽生的养分充足的1-2条笋能发展成竹。早期长成的新竹往往在当年秋季就从它的秆基部的大芽萌发成笋,称为“二次笋”。这时新竹的枝叶尚未展开,不能制造养分,因此,二次笋由于养分缺乏,多数在生长中途死亡。

2、生长习性竹是热带、亚热带原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我国南方温度高、雨量多,适合竹生长。毛竹、早竹等刚竹属竹种,它们的竹鞭分布在较深的土层下,冬季不易受冻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麻竹、绿竹等慈竹属竹种,它们的地下茎入土浅,部分秆基和笋芽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主要分布在温度高的珠江流域。

竹鞭的伸展,笋芽的形成,竹笋的膨大以及笋出土后长成新竹,必须有大量水分和养分供应。开春气候转暖,就有大量春笋出土。倘若土壤过干,则出笋少而生长慢,已出土的一部分笋因缺水而干瘪死亡,称为“干退”。有些笋在出土前死亡,成为“闷头退笋”。干旱抑制竹的营养生长而促进生殖生长,故大旱之后常会出现大片竹林开花。

麻竹、绿竹等慈竹属竹种有较强耐湿性,故主要种在溪流岸旁和平地。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麻竹、绿竹等丛生竹的根比毛竹、早竹等散生竹浅而且分布较集中,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力较弱,故对土壤适应力比散生竹弱。

二、品种分类

我国原产的竹有26属共200多种,任何竹都能产笋,但可作为蔬菜食用的竹笋,必须组织柔嫩,无苦味或恶味,或虽梢带苦、涩味,经加工后除去,仍具有美好滋味。在长江流域的笋用竹主要是刚竹属的毛竹、早竹、哺鸡竹、红哺鸡、白哺鸡、花哺鸡、尖头青竹、高节竹和石竹等。在珠江流域和福建台湾等省栽培的是慈竹属的麻竹、绿竹、吊丝丹竹、大头典竹等。

1、毛竹也叫江南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竹秆高10-13米,横径10-14厘米,竹壁厚,质坚韧,用途广。江南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以笋尖刚露出土面时挖取的春笋品质最好,笋壳底色淡黄,单个重1-1.5公斤。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变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称为“毛笋”,单个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笋,笋体略呈纺锤形,单个重0.25-0.75公斤,肉质细嫩,夏秋间可采掘鞭笋,笋体细长,单个重0.1-0.2公斤,亩产春笋750-1000公斤,冬笋和鞭笋50-100公斤。

2、早竹产于浙江和江苏南部,竹秆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头红与芦头青两个变种。紫头红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笋,笋壳淡紫,有褐色斑点和小斑块,笋长15-20厘米,基都粗约3厘米,单个重约0.1公斤。芦头青笋壳淡青带紫,有深紫褐色斑点和斑块,笋长约33厘米,基部粗3厘米,单个重0.15-0.2公斤,出笋日期比紫头红迟约半个月,持续期也较短。亩产春笋500-750公斤,夏秋间可采收鞭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毛竹 春笋 竹林 除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