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辣椒种植技术

辣椒主要病害及无公害治理技术


    辣椒作为中国蔬菜的重要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泛。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日光温室的快速发展,栽培辣椒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但因辣椒病害种类多、发生重,对辣椒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减少辣椒病害造成的损失,保障辣椒的稳产丰产,几年来笔者对辣椒病害及其全程无公害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现总结于下,供同仁参考。

    1 辣椒主要病害

    通过对几个蔬菜种植区的系统定点调查和全面普查,河南驻马店辣椒主要病害有20余种,其中为害严重的有立枯病、早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疮痂病、疫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等。它们有3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发生范围广;二是发展迅速,应急防治难;三是易爆发成灾,为害损失大。

    1.1立枯病 辣椒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是辣椒育苗前期引起死苗的主要病害。多在辣椒子叶期发生,受害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形至椭圆形,明显凹陷,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出现缢缩,根部逐渐收缩干枯。开始病苗白天出现萎蔫,晚上至翌晨能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萎蔫不能恢复正常,并继续失水,直至枯死。苗床湿度大,病害发展迅速,可使幼苗大量死亡。

    1.2早疫病 辣椒早疫病(Altemariasdani)是辣椒育苗中期引起烂叶死尖的病害。多在辣椒幼苗3~5叶期发生,引起叶尖和顶芽腐烂,形成无项苗,或向下蔓延,烂至苗床土面。在塑料小拱棚或大棚内因湿度大,往往病害发展迅速,数日内便可使全部幼苗受害。

    1.3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Botrtiscinerea)是育苗后期引起烂叶、烂茎、死苗的病害。在育苗后期(5~6叶期)幼苗拥挤,温暖潮湿时引起幼苗叶片、茎尖腐烂、全株死亡,病部灰褐色,表面密长灰霉。在假植苗床内,如遇持续阴雨,通风不良时,能引起主茎中部腐烂而被折断。

    1.4病毒病 病毒病主要由TMV和CMV引起。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盛发,症状有花叶型、丛簇型和条斑型三种。①花叶型,病叶出现浓绿或淡绿相同的斑驳、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②丛簇型,心叶叶脉褪绿,病叶加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子边向上卷曲,幼叶狭窄或成线状,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③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高温干旱、蚜虫发生严重、缺水、缺肥、涝灾等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5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uesi-catoria)引起辣椒早期大量落叶,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份大流行。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发病,初在叶背产生水渍状黄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边缘呈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表面呈粗糙的疮痂病斑,严重时,叶片高黄,干枯脱落,嫩叶纵裂呈疮痂状;果实被害,开始有褐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病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高温多雨、排水不良、生长势弱等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6辣椒疫病(Phytophthom capsic)是辣椒毁灭性病害,大田间蔓延扩展迅速,引起成片死株,一般保护地5~6月份盛发,露地6~7月份盛发。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根部受害,幼苗呈立枯状,茎基部受害呈水浸状软腐,茎、叶急速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成株期叶片受害,上生暗绿色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呈淡褐色,病叶易脱落,茎部受害呈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易从病部折倒,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温暖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多、重茬连作等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7软腐病 辣椒软腐病(Erwinia.aroideae)主要发生在果实上,从虫害或其他伤口处侵入,最初果实呈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全部腐烂发臭,病果到后期脱落或留挂在枝上,干枯呈白色。重茬连作、管理粗放、虫害严重、地势低洼、过度密植、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8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分黑色炭疽病、黑点炭疽病、红色炭疽病三种,以黑点炭疽病(Vermi-capsid)发生最为普遍,是引起果实变褐腐烂的主要病害。果实被害,病斑长圆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凹陷,有稍隆起的同收环纹,上密生无数黑色小点,潮湿时从点上缢出粘质物。高温多雨、排水不良、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虫害严重等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辣椒 炭疽病 疫病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