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冬瓜种植技术

冬瓜矮架密植早熟高产技术


    冬瓜矮架密植早熟栽培技术是一项源于实践,加以改进后又应用于实践的实用技术。它具有3个特点:①通过搭矮架,大大增加了栽植密度(亩种植500窝),产量较爬地冬瓜大幅度提高(平均亩产6000kg以上);②搭架矮,高约70cm,既可大量节省架材、人工,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充分利用其它苦架菜的废旧材料,以缓解竹苦紧张的矛盾;⑧通过采用地膜覆盖、搭架等栽培措施,比爬地冬瓜提早上市10d左右,且早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一、品种选择

    选用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符合重庆消费习惯的青皮或黑皮冬瓜,如广东青皮冬瓜、广西玉林石瓜、青杂1号、青杂2号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

    冬瓜的生育期较长,结果期在炎热的夏季。为了早熟、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均在春季保护地内提早育苗。苗床必须选择高燥、背风、向阳、肥沃、疏松、易于保温的地块。一般于3月上中旬播种(电热温床育苗可提早至2月下旬),可采用小拱棚、大棚、电热温床、火窑子等方式育苗。播种前20d,苗床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料,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kg,浅翻、整平,扣膜,夜间加盖草苦子保温,尽量提高床上温度。播种前需进行选种、晒种、消毒和浸种等种子处理。

    1.浸种消毒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保持水温10min,然后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以下。后洗净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8~24h后捞出催芽。

    热水烫种:把种子放入70~85℃的热水中,迅速搅拌,经1~2min高温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烫伤种子),注入凉水使水温降到30℃,再浸种18~24h即可捞出催芽。

    药剂消毒:药剂消毒分药粉拌种和药液浸种2种。药粉拌种如用3‰的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可拌干种子,亦可拌浸过种的种子,可防治冬瓜炭疽病;用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冬瓜疫病。药液浸种时,可先把种子在清水中浸泡5~6h,然后浸入药液中,按规定时间消毒,捞出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用于催芽播种。防治冬瓜疫病、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枯萎病、霜霉病等炳害,可用3%的漂白粉液浸种30~60min,或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h,或用0.1%~0.2%的高锰酸钾液浸种30min。药剂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浸种时间和用药浓度,并应清洗干净,防止发生药害。

    2.催芽

    浸种后,清洗数次,稍加晾干表皮,待不粘手时,用纱布或麻袋布包起来,置入发芽箱或其它保温的热炕、烟道等处,保持温度30~35℃。为使种子内外层的温度一致,每天应翻动一次,种子过干时应及时喷水。在保证水分、温度、空气适宜的条件下4~5d,大部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外露时,即可播种。

    3.播种

    冬瓜宜采用营养钵育苗。在早春应选“冷尾暖头”的晴暖天气进行播种,以提高地温,促进迅速出苗。利用纸或塑料筒做成直径10cm、高10cm的育苗钵,装满营养土,摆放在育苗床内,每钵播2~3粒种子,然后覆盖1cm厚的“石谷子”或细土,浇足底水,盖地膜保墒和提高地温,待出苗时揭去地膜。播种后应密封育苗床,夜间加盖草苦子保温,维持30~35℃,约4~5d即可出土。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应适当通风,降低苗床温度至25~30℃,防止幼苗徒长。

    4.苗期温度管理

    播种至子叶展开,苗床白天应保持30~35℃,夜间不低于15℃;子叶展开至移苗前期,应逐渐降低苗床温度,白天25~30℃,夜间不低于13℃;定植前10~15d(二叶一心期),应控制苗床适当的低温,加强通风,抑制幼苗过旺的生长,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6~28℃,夜间维持在10~13℃;定植前6~10d(三叶一心期),应继续降低苗床温度锻炼幼苗,增强秧苗的抗逆力。白天应保持22~26℃,夜间10~15℃;定植前4~5d(四叶一心期),应揭去育苗床全部保温覆盖物,白天和晚上使秧苗完全处于露地条件下,以锻炼和提高秧苗适应露地气候条件的能力。苗床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覆盖物的掀盖来进行的。白天密闭塑料薄膜,减小通风口,则苗床温度提高;夜间及时加盖草苦子等保温覆盖物亦有利于苗床增温。反之则降低苗床温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冬瓜 苗床 种子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