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番茄是黄淮地区夏秋季重要的补缺果菜,一般于4月下旬育苗,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定植,8月上中旬上市。该茬番茄由于实行露地栽培,不需要保护设施,生产成本低。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仅徐州市栽培面积达到3200公顷以上,2007年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番茄果锈的发生比较严重,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果实商品性明显降低,栽培效益大幅下滑,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笔者在丰县范楼镇、张五楼镇,沛县敬安镇、河口镇,铜山县棠张镇、张集镇等地进行了深入调查,开展了针对性的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夏番茄果锈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主要症状
番茄果锈幼果时即发生,但一般不被重视。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果表粗糙,用手轻拂有凸凹感,以果柄、果肩处最为严重。果表颜色不均匀,呈黄绿至浅褐色斑点,严重时呈网状或不规则状密集斑块,无光泽,后经雨水将灰尘等赃物积聚在斑点、斑块处,使其呈现黄褐色或黑褐色。果实成熟后有锈处不着色,形成花脸状,严重影响商品性。
2发生原因
2.1机械损伤
番茄幼果表皮柔嫩,细胞壁薄,易受机械损伤而破裂,即而发生木栓化形成果锈。如田间进行的搭架、绑蔓、整枝打权、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施肥浇水、采收等各种农事活动,均容易造成机械损伤,诱发果锈的形成。
2.2害虫危害
害虫危害是造成果锈的重要因素,夏番茄生产中诱发果锈形成的主要害虫有刺螨和蓟马。
①刺螨刺螨类型较多,诱发果锈的主要是茶黄螨,又称侧多食趾线螨。刺螨虫体很小,肉眼一般难以发现,成螨、幼螨均可危害。刺螨聚集在幼果处,刺吸果实汁液,果实表皮破裂后在伤门处木栓化,形成密集的黄褐色凸起,即果锈。
②蓟马为害番茄幼果的主要是花蓟马属的西花蓟马,四花蓟马是外来物种,近年来在茄果类蔬菜上危害加重。四花蓟马虫体较小,雌成虫体长1.4mm,锉吸式口器,成虫、若虫均危害。取食时先刮破幼果表皮组织,然后吸吮汁液,造成的伤口木栓化后形成黄褐色锈状疤痕。
2.3用药不当
番茄果实生长期特别是幼果期使用农药不当,也会诱发果锈的形成。如喷施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农药,药液中的水溶性硫酸铜侵入表皮细胞和气孔后,会促进表皮细胞和气孔的木栓化,形成果锈。使用氧化乐果(禁用)等汞制剂农药,药液中的汞会影响酶促反应,从而不利于果皮角质层的形成,诱发果锈。
2.4田间郁蔽
番茄果锈的形成与果实发育期特别是幼果期的田间湿度有关,田间郁蔽,空气湿度大,果实表面水分附着时间长,既不利于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又容易造成表皮组织溃烂,木栓化后形成大片果锈。定植密度过大、植株调整不及时、植株徒长等,均会造成田间郁蔽,诱导果锈形成。
3防治对策
3.1选用适宜品种
果锈的形成与果实表面角质层的厚薄有关,果皮薄的品种表面角质层薄,表皮组织易破裂,果锈发生相对较重。故选用果皮厚、货架期长的品种能有效减轻夏番茄果锈的发生。如中国农科院育成的新品种中杂105、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育成的新品种硬粉8号等品种,果皮较厚,果锈发生相应较轻。
3.2人工套袋
果实套袋能有效避免或降低果实的机械损伤,减轻铜制剂、汞制剂等农药的污染,同时有利于果皮角质层的增厚,故能大大减少果锈的发生几率。果实套袋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果袋质量使用进口袋和质量好的国产袋预防果锈的效果好,果锈的发生率低。使用质量差的小作坊袋,果袋的透气排水性差,袋内湿度大,果实表面附着水分,则有利于果锈的形成。
②套袋时间套袋时间与果锈预防效果也有密切的关系。套袋过早,皮孔、气孔没有角质化,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使皮孔、气孔破裂诱发果锈。套袋晚,幼果裸露时间长,果锈已经形成,则失去了套袋的作用。一般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玻璃球大小(直径2cm)时即可套袋。
③套袋操作套袋时要充分撑开果袋,使果袋的排气、排水孔充分打开,便于排除袋内的水分,降低袋内的温度。否则,容易诱发果锈。袋口要封严,防止雨水、露水、药水进入袋内,积存在果柄凹陷处,在果柄果肩处形成密集果锈。
④套前施药果实坐果后至套袋前,施药的种类也直接影响果锈的发生。喷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防锈灵等农药,除防病、治病外,还能达到防锈效果。喷施刺激性药物如乳剂、增效剂、展着剂,或施药浓度过高等,则易导致果锈的形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hucai/10/2010-06-22/6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