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番茄种植技术

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是任城区番茄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2000年田间零星发生,2002年后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发病率为15%~35%,重者达50%以上。例如南张镇孙家村2002年种植番茄21.5公顷平均发病率在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70万元,严重影响了番茄生产,挫伤了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为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番茄茎基腐病田间危害症状、发病动态、防治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病害症状及发病动态观察

    2002~2004年连续三年在孙家村,选择历年发病重的地块进行,从育苗(4月上旬)至成株期(8月中旬),隔10天查一次,记录病害症状及发病动态。

    1.2防治方法研究

    1.2.1品种抗病性试验 2001年在孙家村选择生产上主栽品种白果强丰、中杂9号、中蔬6号、毛粉802、佳粉2号、强丰6个品种进行抗病性对比试验,面积1000平方米,发病时期调查6个品种的感病情况。

    1.2.2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试验 2002年在孙家村进行茬口和覆膜对比试验,品种均为强丰,面积为2000平方米和1333平方米。并在田间调查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与发病的关系。

    1.2.3药剂防治试验 2002~2004年进行。

    1.2.3.1种子处理试验:设五个处理,面积各2333平方米,品种为佳粉2号,发病期调查病情。

    1.2.3.2土壤消毒试验:每平方米苗床用药:50%立克菌800倍液10g、40%立枯净10g、50%多菌灵12g、40%五氯硝基苯10g、40%拌种双8g和空白对照六个处理,面积2000平方米,品种为佳粉2号。使用方法为立克菌与播种覆土后,土表喷施,其余四种药剂均为每平方米用药量同5kg稀土混匀,三分之一药土作垫土,三分之二药土作覆土。与发病期调查病情。

    1.2.3.3田间药效对比试验:50%立克菌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400倍、70%代森锰锌400倍、64%杀毒矾600倍和清水对照五个处理,与发病初期叶面喷施,隔7天喷一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调查病情,面积1667平方米,品种为强丰。

    2、结果与分析

    2.1番茄茎基腐病的症状

    番茄茎基腐病在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育苗阶段,2~3片真叶时开始发生,发病的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淡褐色斑,以后病斑逐渐由褐变黑,病斑凹陷,扩大后绕茎一周,使病苗干枯而死。

    幼苗定植到大田缓苗后,开始发病,在接近土表的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部呈暗褐色斑,后绕茎基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留下木质部,致使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养分供不应求,植株萎蔫枯死。

    2.2田间发病动态

    三年观察结果,番茄茎基腐病在任城区发病可分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苗床期,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发病;第二个时期是缓苗后至一穗果开花结果期,即定植大田后20天开始发病。中心病株出现后,病菌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使用带菌堆肥等传播蔓延,5月下旬~6月下旬发病达高峰,此时正值一穗果果实膨大期,全田蔓延,植株枯死。

    2.3防治方法

    2.3.1品种抗病性可以看出,强丰、佳粉2号发病率在40%,可见品种之间有一定的抗性差异。

    2.3.2农业防治 从试验结果和田间调查看出:①倒茬可大大减轻发病。②铺膜与不铺膜的发病差异不显著,可见铺膜对病害没有控制作用。③移栽大田后,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抗性,但对病害的发生不显著。④育苗时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过量,或苗床温度变化幅度大,土温低,发病较重。

    2.3.3药剂防治 试验结果表明:①种子处理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立克菌1000倍液浸种防治效果达92.6%,温水浸种为14.5%。拌种双处理番茄种子后,试验田缺苗严重,长出的幼苗发黄、瘦小,故拌种双不能作拌种用。②土壤消毒对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立克菌800倍液喷施苗床土表,防效达96.8%,立枯净床土消毒达90.5%,多菌灵达56.4%,五氯硝基苯达62.4%。拌种双处理苗床土壤后,也出现缺苗及幼苗发黄,故不能使用拌种双。③田间药效试验中,50%立克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防病效果分别为95.5%、89.3%、41.2%、57.8%。可见立克菌、甲基硫菌灵是防治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番茄 苗床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