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枣树种植技术

哈密大枣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


    哈密大枣果品个大,肉厚、皮薄核小,色泽鲜红,耐储运,产品竞争力强,荣获1994-1995年全国农特产品博览会金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九五”规划的林业十大工程之一。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认真选择枣园地 大枣树对地势和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对土壤适应性强,具有耐瘠薄,耐高温,耐寒的特性。大枣树抗旱力强,但是不太耐碱,所以种枣树者,特别是新开荒种枣树者首先应引淡水洗碱,前期种耐碱农作物,如红花、油葵等深化、熟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深翻土地,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重黏土、沙石土,砾质土应挖穴换土给它创造一个良好的立地条件。

    二、园地规划 枣树为多年生树种,枣园的规划设计应利于灌溉、防风和田间运输。要求把路、林、排水,机电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必须先栽防护林带,以减低风害损失。整地施肥是矮化密植,早丰产模式的第一条件,所以零星栽在前一年秋末全面耕翻30厘米深的基础上,按设计的株行距为标准,在栽植点进行1米见方的穴状整地,要求行直。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并要在穴底铺15-20公斤粉碎的作物秸秆,每坑用20-30公斤农家肥,与土混合均匀,后填于坑内,最后,将表土覆盖其上,灌一次水,翌春栽植。调整水肥、气候的相互关系,保持有利于枣树根系生产的稳定环境。

    三、苗木选择 一般必须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报系完整,无枣病虫害和嫁接苗砧木与接穗愈合牢固的一二级苗木。一级苗高100厘米以上,地径粗1-1.2厘米,主根粗2厘米以上,长度20厘米以上,6――8条;二级苗高80-100厘米,地径粗O.8厘米以上,主根粗2毫米,长18厘米,5条以上。

    四、栽植时间 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但春季定植为主,春栽宜晚,最佳期在4月5-20日(气温18℃以上),秋栽宜早,在落叶后10月10日-11月5日。

    五、苗木保鲜 起苗时最好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不能多伤害苗皮、苗根,须根多,断根少,及时分级,应组织劳力随挖随分级,并按25-50株一捆扎好,然后,立即用湿土埋住根系用湿草帘盖住,防止枣苗脱水,最好在苗木地上部喷施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或1:100的波尔多液,给苗木消毒预防病虫害。苗木一定要当天运达建园地,及时栽植或假植,切不可风吹日晒。外地调苗一定要在运输前做泥浆蘸根处理,并用湿草袋塑料薄膜包好,最后盖上帆布、毡子、绑好后起运,包装好根部,运达目的地后及时假植,凡假植超过3天的一定要在栽前将根部在泥水中浸泡半天以上,且必须掌握好以下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1、造林前用ABT生根粉浸泡苗木根系。50x10-6(1克生根粉加20公斤水)溶液1.5――2小时;

    2、造林前用ABT生根粉100x10-6(1克生根粉加10公斤水)溶液喷根,将苗木根系喷湿,喷透,待药液吸收后,即可造林。小苗可用50x10-6,1克生根粉处理100――1000株;

    3、用磷肥溶液(50公斤水加1.5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黏土搅拌)浸泡苗木根系5-10分钟后即可栽植:

    4、用牛粪液(50公斤水加13公斤牛粪搅拌)浸泡苗木根系5分钟后即可栽植成活率也很高。

    六、授粉树的配置 为了提高哈密大枣坐果率,应配置授粉树,例如晋枣、金丝小枣、梨枣、骏枣或赞皇大枣等。授粉树的配置,一般每3-4行主栽品种中夹l行授粉品种;对于行距放宽的枣园,每隔8-10株配置,株授粉材。要选择授粉品种与栽培品种的花期、果实成熟期应尽量一致或接近的授粉树。

    六、栽植模式

    1、枣农间作。枣树与其它果树不同,枣树发芽很晚,而落叶很早,年生长期短,最适宜与农作物间作。它枝叶稀疏,叶片小,遮阴少,透光率高,有利于树下间作物的正常采光。根系分散,密度低,与农作物生长的矛盾小,从利用土壤养分来看,农作物主要利用土壤的上层养分,而枣树利用中下层养分,实行枣农间作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土地和光能,达到立体化生产改善农田生态条件,枣粮双丰收,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与枣树间作物的农作物应考虑以矮秆、早熟对光肥的需求能与枣树相错开的作物,最好选择麦类、棉花、豆类、甜菜、瓜类,以及谷子、芝麻、花生、蔬菜等矮秆作物。 枣农间作适宜种植在比较大的平整条田上,因此要考虑到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的顺利作业。为了保证初期枣树产量和充分利用空间可选择以下模式之一进行栽植。①单行栽植,行距10――12米,株距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4株、22株、20株;②双行栽植,以粮为主,间种枣树,则枣树行距可适当加大,一般宽行18米,窄行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4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行距 间作 造林
上一篇 : 枣树的开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