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梨树种植技术

梨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梨树喜光。光补偿点高。降水量要求在不同梨系统间差别较大。国内优质白梨产区的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900毫米的范围内。但沙梨高度耐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易获丰产。洋梨原产夏子气候区,耐旱性强,在南方栽培时枝条易徒长,病害严重。不论任何系统的梨,果实成熟前雨水过多,光照不足,均会降低果实品质。

梨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湿涝和盐碱。土壤含盐量低于0.2%,PH值在5.8-8.5范围内,均能栽种梨树。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轻壤上最为理想。土壤过于瘠薄时,果实发育受阻,石细胞增多,肉质变硬,果汁少而风味差。梨着果期间忌大风。沿海地区7-9月间的台风对果实为害很大,尤其是果大柄短的品种受害严重。

四、育苗和建园

1、育苗梨苗都用嫁接法繁殖。适于江淮流域的砧木主要是杜梨和豆梨,此外还有沙梨的野生种。杜梨抗旱耐湿,也耐盐碱性土壤,淮北地区应用较多,南方也可采用。作洋梨砧木时,果实有时易发生黑顶病。豆梨耐涝抗旱,并抗腐烂病,在粘重土上生长良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用作砧木,惟幼苗期生长较慢。沙梨野生种耐湿、耐热,抗旱力稍弱,幼苗前期生长快,是南方温暖多雨地区的常用砧木。每千平方米播种量,大粒种子2.3公斤-3.0公斤,小粒种子1公斤-l.5公斤。种子秋播或经沙藏层积处理后春插。层积温度保持1-5℃,层积天数一般50-70天。此外,杜梨还可利用根率作砧木,按一定株行距栽植后,经2-3年即能就地嫁接成园。也可利用苗圃起苗后的残留根段,进行根接插育苗。

近年,我国已选育出中国梨的矮化、半矮化和半乔化的中间砧类型S5、S2和S3等,现正在各地试栽。

梨砧木实生苗前期生长较慢,而当年芽接时要求砧木粗度至少在0.6厘米以上,故当年嫁接率一般较低。生产上可对砧木苗采取勤施肥水,适期摘心和喷布百万分之五十(50npm)赤霉素溶液等措施,促进砧木苗加速增粗,以提高嫁接率。

当年秋季嫁接多用芽接法,如芽接没有成活,第二年春天可用枝接法补接。对芽接成活苗,在8-9月间进行围内断根或冬季剪主根移栽,可促进侧根的生长,提高出圃苗的标准,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

2、建园梨品种较多,其适应范围各不相同。江淮流域宜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加以选择。大体上淮北地区适宜发展白梨系统的品种和洋梨品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适于发展沙梨系统的品种。根据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同时根据授粉要求,选择好授粉品种。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一般为1:(3-8),也可同时栽植两个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间应能相互良好授粉。

苗木以落叶后秋栽为宜。秋栽苗木成活率高,缓苗期短,第二年生长旺盛。如遇冬旱缺水,则宜春栽。栽植距离依树冠大小而异。大冠形品种,如在梨、白酥梨、太平梨等,株行距应大,为(4-5)米×(5-6)米;中冠形品种,如鸭梨、雪花梨、巴梨等,宜(3-4)米×(5-6)米;小冠形品种,如菊水、晚三吉、黄花梨等,株行距可进一步缩小为(3-3.5)米×(-5)米。采用S5、S2和S3矮化中间砧的梨苗,株行距可缩小到(2-3)米×(3-4)米,以充分发挥密植早产的优势。沿海风大地区建园同时应营造防风林,以减轻风害,确保丰收。

五、整形和修剪

1、整形根据前述梨树有关生长习性,生产上多推广采用疏散分层形树形,遇有主枝分枝角较小,中心于上难以配置上层主枝的情况,也可不留中心干,而培养成多主枝开心形的树形。

采用疏散分层形树形时,对枝条开张角度小、发技少的梨树品种,第一层主枝可适当多留1个,或在中心于上保留大型辅养枝,以充分占有空间。同时可培养2-3层主枝,需保留稍多的主枝数,全树保持6-8个主枝,依品种和树势而异。副主枝也应适当多留,以尽早扩大结果部位。干性强、枝条直立易抱合的梨树品种,易发生上强下弱及外强内弱的现象,整形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各级枝头的光瑞优势和上升速度。同时注意培养主枝背后及两侧的新生枝条,以抑制先端的旺长。

发枝很少的部分日本梨品种,主枝应保持较大的开张角,以增加发枝数量。采用拉枝、撑枝开张主枝角度时,要注意避免劈裂。"里芽外蹬"增大延长枝角度的方法,在成枝少的梨品种上不宜采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背后枝换头,有时需经多次换头才能开张角度。鉴于梨树大量结果后,主枝易开张,故一般只要求保持适当的开张角度(55度-60度),并使基角开张即可。在主枝上选留副主枝的芽位时,除注意距离外,要将剪口芽第三芽的位置留在需要发枝的方向,并将内向的第二芽抠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沙梨 短果枝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