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桃种植技术

危害大樱桃的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危害大樱桃的病虫害主要有花腐痂、褐腐病、丛枝病、疮痂病、穿孔病、干枯病、根癌病、蚜虫类、蚧壳虫类、红颈天牛、大青叶蝉、象鼻虫、潜叶蛾、桃斑蛾等。由于危害大樱桃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时期各不相同,因而在生产中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防治,以减少生产损失。

    1.危害症状

    花腐病 花瓣及柱头受侵染时先发生褐色斑点,渐渐蔓延至花萼和花梗,花器随即变褐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出生灰霉。如天气干燥,则萎蔫干枯,病花残留在枝上久不脱落。

    褐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花、叶和新梢,在果实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其中以生长后期及贮藏期受害最严重。病果初期发生褐色圆形病斑,以后迅速扩展至全果,被害部分果肉深褐、湿腐,在病部表面出现灰褐色霉丛,严重时全果腐烂,水分散失干缩成为僵果。

    以上两种病害的病菌都在僵果或病枝溃疡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播,病菌从伤口处侵入。温度20~25℃、多雨多雾的天气有利此病发生。

    病菌进入花器后借芽管侵入柱头或蜜腺。花期遇雨而气温较低时,易发生花腐病。褐腐病病菌能从无伤处侵入健果,在贮藏期中继续传染为害。贮藏期如遇高温潮湿的条件,则损失加重。

    丛枝病 在新梢生长期发生,不定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多数新梢叶片小,叶肉肥厚,卷曲,造成早期落叶,病部有灰白色粉状物,以菌丝体在病梢越冬。

    疮痂病 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小斑点。其后逐渐扩大,直径可达2~3毫米。病重时,斑点聚合,果面粗糙,至果实成熟时,病斑变紫黑色或红黑色。病菌的侵染只限于表皮,病部停止生长,随果实增大,病果往往龟裂。

    疮痂病的病菌以菌丝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雨水或雾进行传播,在2~32℃情况下,孢子均可萌发,其中20~27℃萌发量最大。病菌侵染后,潜伏期很长,一般在40~70天。凡多雨潮湿的年份和地区,定植较密的果园发病严重。

    穿孔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为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变,易脱落形成穿孔。

    穿孔病病菌发育适温为24~25℃,在枝条组织内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和树体组织内糖分的增加,潜伏的病菌开始活动,形成病斑。开花后,病菌从病组织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一般于5月发病,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树势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差、偏氮的果园发病较重。

    根癌病 在根颈部或根部其它部位发生癌瘤。初为灰白色,内部松软,后增大变褐,表面粗糙不平,导致树势生长衰弱,叶小黄薄,新梢生长不良。病菌由伤口侵入。

    干枯病 多在土面以上10~30厘米处发病。病斑长椭圆形,黑褐色的皮层变红褐干腐,木质部表层变褐色,后病部凹陷,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于枯病病菌在被害枝条上越冬,借风雨传播。

    蚜虫类 危害新梢及嫩叶。叶片受害后向叶背面横卷,严重时导致落叶。蚜虫每年发生十多代,在植株发芽时开始孵化,5月孵化最多,5~6月繁殖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蚧壳虫类 危害叶片,嫩梢,导致枝干生长衰弱,严重时导致枝叶枯死。

    红颈天牛 成虫将卵产在近地面0.5~0.7米以下部位。幼虫在皮下蛀食2个月左右后进入木质部,造成不规则蛀道。

    大青叶蝉 成虫、若虫刺吸植物组织引起叶色变黄,秋季成虫产卵时划破基干皮层,造成伤口,引起水分过量蒸发,导致幼树越冬死亡。

    象鼻虫 花期开始危害,以成虫咬食嫩芽、嫩叶和花蕾。

    潜叶蛾 5~9月以幼虫在叶内危害,把叶肉食成弯曲的隧道,危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

    桃斑蛾 在萌芽时,幼虫从树干裂缝中出来上树,钻入刚萌动的花芽中危害,被害芽不能开放。4月以后,幼虫逐渐长大,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6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卵产在叶和枝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穿孔 传播 褐腐 大青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