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稻病防治

稻瘟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其发病轻重则因年份、地域而异。

    一、发病类型及症状

    根据发病的时间和受侵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由于我省寒地稻区春季气温低,故基本上不发生苗瘟。

    1、节瘟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二节上发生,初生暗褐色小点,以后呈一并状扩展到整个节部变黑褐色,病节凹陷,易发生倒折,影响水分和氧料的运输,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籽粒不饱满,千粒重偏低。早期发生节瘟,会导致白穗现象,病节部常产生灰绿色霉层。发病时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

    2、穗颈瘟和枝梗瘟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初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渐为环状向上下扩展,最后变成黑褐色。早期侵害的稻穗常造成白穗,晚期受害时籽粒不饱满造成秕谷,影响产量,如遇阴雨及阴湿天气,危害更加严重。多发病于7月下旬到8月末。

    二、发病因素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同水稻品种有关,还受气象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外界环境影响。

    1、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主要影响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两者相互关系。一般适温(20~30℃)范围内除雨或持续高温(田间湿度在90%以上)的情况下,出现时晴时或早晚雾浓露重,最利于病菌的繁殖,往往引起穗颈瘟的大面积发生。

    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技术与稻瘟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施肥和灌溉最为关键。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稻株自徒长,叶色浓黑,贪青晚熟,削弱了水稻的抗性,常诱致病害严重发生。

    3、品种的抗性水稻品种的抗病力强弱,对发病程度关系很大,不同水稻品种的抗性相当悬殊。

    三、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基础,切实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主的栽培措施,尽可能消灭越冬菌源,科学合理地药物防治。

    1、选用适当熟期的抗病良种 目前我省抗病较强的品种有92~188、垦稻12号、垦稻11号、哈220等。选择水稻品种时应注意,同一抗病品种不能连续种植,要有计划地引进、更换水稻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首先,稻种要进行药物消毒灭菌,旱育稀植,培育无病壮秧。其次,在本田整地时消灭越冬菌源,处理病谷、病草、消灭传染源。再次,科学管理肥水,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获得高产稳产。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气看田巧施肥,增施磷钾肥,勤喷叶面肥。管水办法是:前期实行科学轮灌,以水调肥,浅水勤灌,以水增温。分孽结束结合烤田做到促控结合。孕穗期采取深水护胎,足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

    3、药物防治 (1)叶瘟:7月中旬使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每亩施用75%三环唑15~20克,兑水60~75升喷雾,病害严重地块隔7~10天二次施药。(2)防治穗颈瘟和节瘟。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每亩地用40%富士一号100毫升+米醋100克,兑水20公斤均匀喷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水稻 稻瘟病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