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美国青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4.蝌蚪孵化出5天后,开始投喂蛋黄,每天投喂2~3次,每1万尾蝌蚪每天投喂蛋黄1~2个,以后视蝌蚪摄食情况逐渐增加。第7天~第8天,开始投喂黄豆浆,每1万尾每天投喂黄豆0.5kg,12天~15天内将蝌蚪移入蛙田的沟内、蝌蚪池进行培育,并继续投喂豆浆;每隔1天~2天施入人畜粪便1次,每次施粪肥50kg/亩。蝌蚪生长至体长4cm以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鱼粉、米糠、麦麸的配比为6∶3∶1,并经常投喂瓜果、豆渣、薯类、多维素;每隔2天~3天施入粪肥60kg/亩~100kg/亩,保持水位0.3m~0.4m。9月底以前,将蝌蚪集中专门培育,增加饲料中的植物性饵料含量,以推迟蝌蚪的变态期,待翌年2月开始及时分开稀养,强化培育,从而提高蝌蚪成活率。

    5.蝌蚪饲养30天后,及时分养,放养密度1500尾/平方米~2500尾/平方米,待蝌蚪的前肢已长出时再分塘1次,放养密度调整为500尾/平方米~1000尾/平方米。

    6.幼蛙养殖 蝌蚪完全变态前或幼蛙放养前,在每条蛙沟或蛙田上方距水面0.3m~0.4m处安装3~4盏黑光灯,在蛙沟或蛙田内放置好2~3个饲料台,蓄水至0.2m~0.3m。饲料台长1m~2m、宽0.8m~1.2m,用3cm~5cm的杉木方条钉成正反两面框架,再用40目的尼龙筛绢铺框底制成饲料台。蝌蚪四肢长齐、攀爬自如时,及时将幼蛙捞出,过数后放养密度调整为80尾/平方米~100尾/平方米。起初投喂蝇蛆、小虾和少量蛙料诱食,少量多餐,每天投喂4~6次,以后逐渐调整为每天投喂3~4次配合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0%~42%,每隔1天~2天清洗饲料台1次,每隔2天冲水1次,防止残饵霉变和水质恶化。每隔10天~15天分选幼蛙1次,将大、中、小蛙分开饲养。

    7.成蛙养殖 规格为体重50g~100g的小蛙或体重150g以上的中蛙,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50尾/平方米,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半前、晚10点前不投喂,让幼蛙捕食各类昆虫。蛙田保持水深5cm~15cm,蛙沟水深0.3m~0.4m,每隔1天~2天加水1次,水温30℃以上时每天坚持连续冲水。冬季水温低,虫害少,9月~10月间应多投喂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并将稻草全部裁短回田,加满蛙田水至0.7m~0.8m,确保越冬安全。

    8.病害防治 放养前15天,对各类培育池、蛙田用生石灰200g/立方米兑水遍洒;蝌蚪、幼蛙、中成蛙等按标准放养,适当密养;种蛙、蝌蚪、蛙苗进池前,放入10ppm~15ppm浓度的高猛酸钾溶液中浸洗20分钟~30分钟,每隔1天~2天冲水1次;勤换水,及时调节水质;发病季节,每隔15天~20,天对各类培育池和蛙田交替使用20ppm生石灰、0.5ppm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经常投喂鲜活饵料生物和多维素。按上述方法进行预防,发病少,用药少。

    三、养殖结果与经济效益

    3年共产蛙卵48.1万粒,孵化出蝌蚪31.2万尾,收稻谷4312kg,收成蛙6186.1kg,收鱼牧草103911kg,产鱼4760.8kg,其中草食性鱼类3570.3kg,创产值132025.43元,扣除成本64118.65元,纯收入64307.68元,投入产出为1∶2.06。稻田生态养殖美国青蛙,与工厂化集约式养殖相比,品质更优。

    四、小结与讨论

    1.蛙的饲料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残饵和蛙粪是蛙田的最好肥料,可改良土壤,供水稻、鱼牧草吸收;在水肥充足时,水稻、鱼牧草生长旺盛,高产,对直接养殖草食性鱼类和带动肥水性鱼类恰到好处;蛙田在养蛙的同时,交替种植水稻、黑麦草,各类培育池和蛙田四周大量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对净化空气和水质,繁衍昆虫,直接为蛙类周年提供天然活饵,防高温、避天敌和吸收蛙田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起了多元复合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2.通过建立稻田养蛙新生态,结合使用生石灰清塘、适当密养、加换水、改进投喂技术等措施,改变了单纯依赖药物和仅靠增加用药品种、次数和加大用药剂量等被动的蛙病治疗方法,降低了蛙病的发病率,减少了用药量和药物残留,确保了蛙类产品品质的提升和食用安全。

    3.稻田生态养蛙的核心是减少污染和蛙病,蛙、稻、草、鱼均有较大的功能、空间和潜力,不断更新品种和种养技术,做好蛙、稻、草、鱼的对接,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稻田生态养蛙业持续发展,真正达到生态产品标准的最佳选择和对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水稻 黑麦草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