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稻15号系大理州农科所以04-2865为母本,高产品种滇榆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粳稻新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早熟、耐寒性强、中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高产、稳产、优质,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推广种中综合性状较突出粳稻新品种。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在云南省海拔1950m以上的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凤稻15号株高85~90cm,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剑叶梢内卷直立,株叶型好。每亩有效穗38万-40万,成穗率75%左右,穗长18-20cm,每穗总粒数100~105,结实率80%左右。籽粒短圆形,颖壳秆黄色,不易落粒,千粒重15-26g。
2.品质;1999年云南省农产品质量监督站检测结果,风稻15号出糙率84.1%,精米率78.6%,整精米率65.4%,长宽比1.74,垩白米率4.00%,垩白度1.5%,碱消值6.4,胶稠度88mm,直链淀粉含量16.62%,蛋白质含量6.67%。白米,米粒有光泽,食味品质较好。
3.抗性:1998年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特性鉴定组鉴定结果,风稻15号在昆明点叶瘟6级、穗瘟2级,宜良点叶瘟1级、穗瘟6缎。另据多年多点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分析,凤稻15号巾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综合抗性优于对照风稻9号、鹤16。
4.耐寒性:据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特性鉴定组鉴定结果,风稻15号的耐寒性为RR,明显优于风稻9号、鹤16、云粳9号等对照品种。
5.生育期:风稻15号在云南省海拔1950~2200m稻区种植,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5月移栽,8月上旬齐穗,9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80天左右,较凤稻9号、鹤16、云粳9号等对照种早熟4―8天,属早熟品种,极易避过高海拔冷凉稻区的8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
6.适应性:风稻15号因具有早熟,耐寒性强、较抗病等突出特点,故产量稳定性好,地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50~2200m冷凉地区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1997―1998年参加新品种比较试验,本所试验场、鹤庆新民2个试点平均每亩产量分别是653.50kg、658.25kg,同居14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种鹤16分别增产17.38%、16.71%,达极显著水平。1999-2002年参加大理州及滇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州中北部区试每亩产量627.39kg,居11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鹤16增产19.46%,达极显著水平;滇中北部区试每亩产量550.49kg,居13个参试种的第3位,较对照云粳9号增产25.34%,达极显著水平。1999-2000年云南省大理、丽江、昭通、昆明、曲靖等地试种示范0.73万hm2,产量一般在550kg/亩左右,特别是在2002年7、8月份雨日长达50多天,长期阴雨、寡照和低温冷害次数多、强度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风稻15号早熟、耐寒性强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云南省高梅拔地区,产量一般在450kg/亩左右,较其他推广种增产近3成。
栽培要点:
1.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危害:为有效地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危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播种前应进行严格的种子处理,先将种子中的秕粒、杂质除净,晒种1-2天,再用25%施保克3000倍液浸种72小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肥床旱育秧,培育带蘖壮秧:在坚持薄膜旱育秧,重视苗床地选择与培肥,建设高标准肥床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精种稀播匀播,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0-40kg,并切实加强秧田期的温度管理,提倡出苗后及早通风降温和延长炼苗时间,培育适龄无病带蘖壮秧,打牢高产稳产基础。
3.适期早栽,避过8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即8月低温冷害)是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子,适期甲栽是确保该区水稻高产:稳产最关键的技术措施。因此,在风稻15号的高产稳产栽培中,一定要强调适期早栽,栽期最迟不宜超过5月底。
4.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的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风稻15号分蘖力强,株型好,适于密植,穗数不足时难获高产,应坚持合理密植,规格化拉线条栽,每亩5万―6万丛,每丛1-3片,基本苗11万-15万,力争每亩有效穗数达38万~40万,在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实现高产稳产。
5.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为实现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的栽培目标,施肥方面要在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前期施足基肥争多穗,后期巧补磷钾配合的穗肥攻大穗增粒重。氮肥、磷肥的80%作基肥,钾肥及20%的磷肥作穗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liangyou/shuidao/1/2008-12-29/4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