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抗病虫专业委员会和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联合主办的“棉花新品种禾源1号(中农大GK164)现场观摩会”,在河北省邱县举行。邱县是河北省植棉大县之一,棉花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该县48万亩耕地种有44万亩棉花。
眼下,邱县一望无际的棉田开始进入棉花吐絮期,新马镇西枣园村棉农张生云的7亩棉田依然青枝绿叶,近看棉株上满是成串的棉桃,与周边因感染了黄萎病而成片枯黄的棉田形成鲜明的对比。据专家测产,张生云的棉田平均亩产籽棉有望超过350公斤。
张生云十分注意科学种田,敢于尝试新品种。今年初,农业部门在当地进行棉花新品种示范和对比试验时,他就抢先试种植了7亩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禾源1号(中农大GK164)。张生云高兴地告诉前来参加现场观摩会的代表,经试种,这个品种不仅抗枯萎病,还耐黄萎病,不早衰,所以能够高产。
禾源1号(中农大GK164)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合作,经过8年潜心研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的培育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齐俊生副教授介绍,该品种属优质中长绒棉(纤维长度33mm),可纺高支纱,籽棉售价较一般品种每斤高出0.1~0.2元;最显著的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虫、耐瘠薄能力强,对棉花黄萎病耐性比较好,尤其在瘠薄的土地上,产量优势表现更为明显。2006年在河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16%;2005~2006年在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示范,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15.37公斤,最高亩产达145.6公斤。该品种于今年3月通过河北省审定,并已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且已授权北京中农禾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营和推广。
在棉铃虫已得到控制的今天,有棉花“癌症”之称的黄萎病成了影响我国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棉花抗病育种专家马存研究员说,目前,像禾源1号(中农大GK164)这样高耐黄萎病而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并不多得,因此在生产中,深受棉农的欢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jingji/5/1/2008-12-29/11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