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 橄榄种植技术

橄榄幼树嫁接与管理技术


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承担福建省科委下达的橄榄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系列试验,采用先在山地种植砧木,然后嫁接的新技术,建立了133?3立方米橄榄良种生产基地,使种植成活率由一般的50%提高到95%,嫁接成活率由40%提高到85%,良种普及率100%。实现种后3年挂果,5年投产的良好效果。

一、砧木培育

  1、用半年生营养袋苗造林 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用14厘米×18厘米的聚乙烯薄膜袋,每袋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0?8公斤,1月份每袋播种子一粒。一个月后苗芽开始出土,在子叶展绿、真叶未抽发之前,进行间苗补缺。造林:应用橄榄半年生营养袋苗造林,是橄榄种植的一大技术革新,彻底解决了传统裸根苗种植成活率低的问题。在5月份当苗木抽出真叶4―5片时,即可出圃上山造林。种植后每株施呋喃丹10克,防治白蚂蚁等危害。不同苗龄造林生长状况:半年生营养袋苗,因苗小根系未穿透袋底,起苗根系无损伤,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此时雨水充沛,温度适宜,种植后生长不停滞。而1年生苗木由于袋重,运输过程中营养土容易疏散,主根大部分穿透袋底,根系损伤大,造林成活率较低,且长势较差。试验结果表明,半年生和1年生幼苗近地面主干周径分别为2?98和2?05厘米,树高1?03和0?75厘米,冠幅为0?8和0?45厘米。

  2、砧木管理 栽植后第一年,种植行内锄草3―4次,任草带自然生长。10月份后全面劈草或锄草一次,保持果园湿润,但以不荫蔽影响橄榄生长为度。施肥做到薄肥勤施,生长期每月1―2次,年株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公斤;经精心管理,第2年有80%以上植株嫁接部位直径粗可达1?0厘米以上,即达到嫁接标准。

二、优良母树选择

  嫁接前一年10月份进行。此时母树果挂枝头,果粒物理性状已定型,品质也基本表现出来,便于直观选择。选择时,一般按两大类即加工系列和鲜食系列进行。总的要求是:供加工品种要求果大,1公斤70粒以内,以达到出口规格;鲜食要求香、脆、纤维少、果色金黄、无病虫害。选择方法做到“问、看、尝”三步曲:“问”即向果农了解该树树龄、初产期、历年产量,包括高产、稳产、优质的性状及抗性;“看”即现场观看,应选壮年树,树势健壮,有一定可剪穗条的枝梢,果枝的结果形状以“拳头抱”果穗为佳,果粒大而挂果密,结果均匀;“尝”即品尝果实,现场鉴定品质。通过以上几个指标综合衡量,最后确认为优良母树的,便作好标记备用。

三、嫁接

  1、嫁接前准备 嫁接前的冬季应施一次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主,促进砧木树体健壮。嫁接前一个月内禁止施肥,为提高嫁接成活率打下基础。种植行的杂草要锄净,以便嫁接操作和接后管理。嫁接前1周,还应对砧木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

  2、嫁接时间 闽南地区在2月底至4月中旬为最佳嫁接时期。此时树液开始流动,嫁接工作应在春梢抽发之前完成,确保嫁接高成活率。嫁接时应避开雨天,否则将严重影响成活率。经试验表明:晴天嫁接比雨天嫁接成活率提高30%―40%。

  3、嫁接方法 选择芽眼饱满、无病虫害、充实健壮,每枝条有多芽的前一年抽发的春梢或秋梢作接穗。剪下的穗条应及时剪去叶片,留2厘米长叶柄,以保持芽眼在包装和运输途中不被摩擦碰伤;并用湿布包裹,保持湿度,操作时要轻装轻放。穗条最好随剪随接,最多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四、嫁接后管理

  1、除萌抹芽 闽南地区在“清明”后开始抽发春梢,嫁接树由于剪去顶端枝梢,主干抽芽可比未嫁接枝梢提前10天左右。正常情况下,嫁接1个月后,即应除萌。在萌芽抽发10厘米内应及时抹除,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嫁接芽抽发。除萌抹芽应进行多次,直至萌芽枝条不再抽发。除萌与否,将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和嫁接树的生长。

  2、树冠造形 橄榄生长顶端优势明显,自然生长分枝部位高且分枝较少,必须通过人为造形才能达到矮化早结丰产。当嫁接芽抽发15―25厘米长时,即进行人工摘心。摘心可使新梢提前转绿,并可促发侧芽2―3个作为第一级分枝,以后每一次枝梢抽发25―35厘米长时及时摘心。第一年的树高/幅(树高与冠幅比)控制在1:0?8,第二年为1:1?2。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嫁接 橄榄 成活率 造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