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母猪饲养

雄烯酮可减少母猪攻击寄仔的行为


分类号:S8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8-7033(2000)03-0043-01

经大量种猪资料统计,母猪群中以7/7奶头数的比例最高,占母猪数的64%;超过7/7的占1.9%;少于7/7的占34%。然而随着母猪繁殖性状的改良,窝产仔明显提高,例如长白×梅山F1母猪均产仔15.7头(6~26头),大约克×梅山F1母猪窝均产仔16.1头(7~28头),出现了多产仔猪数(超过母猪有效乳头数的活仔数)占产活仔猪23.7%,而突出的矛盾是多产不能多活,多产仔猪多因吃不到奶而夭折。大型工厂化猪场采用寄养法亦因母猪攻击寄仔而影响成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试用特定类型的繁殖外激素雄烯酮来诱导母猪性行为使其出现非攻击姿势而提高寄养仔猪成活率,故进行本试验。

1 方法和材料

1.1 试验组为长白×梅山F1母猪4窝,胎次相近,分圈单养,亲仔共28头,寄仔共20头。

1.2 寄养方法 亲仔编为单号,寄仔编为双号,均在产后36小时内顺寄(先出生的仔猪寄给后产母猪)使仔猪吃到初乳,方法是将产仔和寄仔先一起放箱内,不让母猪接触,用雄烯酮按每猪0.5mg+50ml水喷雾仔猪和母猪的鼻端,经40分钟左右,待两仔气味相投时再放给母猪喂奶。

1.3 雄烯酮为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产。

1.4 对照组4窝,品种、胎次、仔猪编号、寄养方法与试验组相同,亲子24头,寄仔22头,但仔猪和母猪都不喷雾雄烯酮。

1.5 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1)分别做好每窝亲仔和寄仔数;

(2)母猪低头挑拱仔猪次数及死亡数;

(3)母猪推逼仔猪次数及死亡数;

(4)母猪啃咬仔猪次数及死亡数;

(5)母猪蹄抓仔猪次数及死亡数。

1.6 观察时间为36小时,专人值班记录。

2 结果

2.1 试验母猪出现嘴挑寄仔7次,推拱寄仔11头次,总攻击行为18次。对照组母猪出现总攻击行为78次,比试验母猪多60次,且攻击强度大,致死率高。

2.2 试验组受母猪攻击的亲仔死亡1头,死亡率为3.5%,寄仔死亡1头,死亡率为5%。对照组受母猪攻击的亲仔死亡3头,死亡率12%,寄仔死亡16头,死亡率为73%。初步显示了雄烯酮控制母猪攻击寄仔的有效性。

3 讨论

3.1 特定类型的繁殖外激素雄烯酮喷雾仔猪和母猪,通过嗅觉信号,能使母猪在半小时左右出现典型的性行为姿态,调节减少攻击行为(母猪在休情期通常对他猪表现强攻击行为)。

3.2 仔猪寄养在规模养猪场的节律性产仔制度中,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一项培育技术。喷雾雄烯酮具有控制母猪攻击寄仔行为,有实用性。本次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1%,对照组总死亡为4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喷雾 外激素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