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同心)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 1、严重病例应静注5%糖盐水,加VC、VB12、VE等,并给予强心剂保护心脏等;或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板兰根粉、溶菌酶饮水7天。

 2、发病初期发高烧时不要盲目的大量注射退热药物,如安基匹林、安那近及安痛定等。退热药物使病猪体温下降过快可引起应激而造成突然死亡;同时退热药物能降低猪体自身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疾病出现反复,因为病原体未消除。

3、发病猪只先用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愈7天后,根据情况可补注1次缺注的疫苗,防止疾病反复;没有发病的猪群,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后7天,还应有针对性的使用预防药物进行1周的药物预防。

5、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除了传染性因素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之外,还有许多非传染性因素:

5.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多受遗传控制,如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引起的体液免疫缺陷等,都可导致免疫失败。

5.2营养因素:抗原进入机体后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需要营养物质作基础,如动物营养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不足,能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和数量,从而导致免疫反应滞后,使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5.3中毒因素:真菌产生的各种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抑制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DNA和RNA合成)的复制,降低免疫应答等。使其抗病力低下,母猪不孕,消化紊乱,生长缓慢。

5.4药物因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新霉素和土霉素对某些疫苗也有抑制作用,四环素对巴氏杆菌疫苗免疫产生抑制;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造成免疫抑制。

5.5应激因素:动物机体在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使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作用。

结束语:

当前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比较普遍存在,致使疾病的发生多呈双重和多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由于多种不同病原体感染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致病作用之间的协同作用等使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化,出现严重的病理表现,导致猪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诱发条件致病性病毒和细菌继发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增大了难度,也使猪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至高不下,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母猪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