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同心)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19  互联网

(同心)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万 遂 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长春130062)

养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牧业小区饲养的猪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至高不下,发病原因越来越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防治效果差,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现场调查研究发现,出现上述情况与猪群中广泛存在着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密切相关。猪高热病的流行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1、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种类

猪兰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细小病毒病、猪气喘病等。

2、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危害性

2.1原发性病原感染,造成繁殖障碍和严重的呼吸道病

2.1.1 初产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圆环病毒70%以上流产、PRRS流产率50~70%)死亡率为35%以上。

2.1.2 经产母猪除产弱胎、木乃伊胎外,多数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受胎率下降10%-15%。

2.1.3 公猪精子弱,活力差,失去配种能力。

2.1.4 引发呼吸道病,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为10%-30%或以上。

2.2保育猪发病死亡率高达20%~50%,哺乳仔猪死亡率100%(PR)

2.3由于免疫抑制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对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使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下,易遭受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混合与继发感染,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

2.4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发猪高热病的主要元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当前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流行特点

3.1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病例增多。

当前经产母猪感染病原后,引发流产与产死胎的大为减少,多表现为隐性感染带毒(气喘病隐性感染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带毒母猪作为种猪可发生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危害性更大。

3.2持续性感染长期存在

带毒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产下的弱仔猪有的可成活,但长期带毒,使猪群中表现持续性感染(兰耳病、圆环,气喘病),PRRS可带毒112天,

3.3免疫抑制使猪群出现免疫麻痹,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

兰耳病病毒对猪瘟弱毒疫苗和气喘病活菌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作用;免疫抑制机理如下:

3.3.1兰耳病:兰耳病病毒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导感染细胞的凋死,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发生异常改变,对B细胞的功能和体内的细胞因子的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猪的免疫抑制。

3.3.2圆环病毒2型感染:圆环病毒能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增加,而使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意味着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从而缺乏免疫应答。

3.3.3气喘病:肺炎支原体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猪体的免疫抑制。

3.4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使病情复杂化

由于免疫抑制,猪体整体免疫力低下,常出现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如兰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或伪狂犬病毒或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继发链球菌,放线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多重感染。当前猪群中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

圆环病毒2型感染常与兰耳病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见有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猪气喘病常与兰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成为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主要原发性病原体,还能继发感染巴氏杆菌、链球菌、放线杆菌及嗜血杆菌等。

由于多重感染,不仅增加了保育仔猪的死亡率和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困难,并难于净化猪群。

4、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要针对当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流行新特点,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4.1慎重引种,严格检疫:检疫隔离(1个月以上),血检1次,驱虫1次,补注疫菌苗(猪伪狂犬、兰耳病、猪瘟、口蹄疫、链球菌)

4.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4.2.1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多点式或三点式饲养、防止猪群中交叉感染与连续感染。

4.2.2坚持消毒制度:人流与物流,生产区清洁卫生;

4.2.3污水与粪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空气、水源、土地等);

4.2.4猪场禁止饲养犬、猫、牛、羊、禽类,驱赶鸟类;

4.2.5实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21日龄至28日龄断奶,可有效的预防喘气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兰耳病及传染性胃肠炎,以及部分细菌性疾病。断奶后注意应激与舍温。

4.2.6开展人工授精,减少饲养公猪数量,提高配种率与产仔率,还可控制疾病的传播。

4.3供给猪群优质全价饲料

饲养标准与营养成份符合国家的规定,严禁乱用药物添加剂和助生长剂,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可使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生产的猪用微生态制剂)。

4.3.1金唯肽C211(仔猪专用):含芽胞杆菌、乳酸菌类,肠球菌类多种益生菌及促生长因子。每瓶3克,含100亿菌数,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溶化饮用,哺乳仔猪每50头饮用1瓶,保育猪每30头饮用1瓶。

4.3.2金唯肽C231(育肥猪专用):含产酶牙胞杆菌,肠球菌、乳酸菌、促生长因子等。每瓶3克,含100亿菌数。60-90日龄猪每瓶饮水60头,100日龄以上每瓶饮水40头。

4.3.3作用:保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因饲料应激诱发疾病;可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促进饲料吸收,消化、提高饲料转化率;促生长、增强免疫力;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肠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僵猪发生等。

4.4驱虫、灭鼠、杀虫

4.4.1驱虫:引种隔离检疫驱虫1次,生产母猪配种前14天驱虫1次,断奶仔猪转群时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用伊维菌素、“通灭”、“全灭”。

4.4.2灭鼠:鼠类能传播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土拉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钩端、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立克次体病等。用灭鼠药灭鼠,注意引发猪中毒。

4.4.3杀虫:吸血昆虫如蚊、蝇、虻、蜱等可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约30种,又传播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乙型脑炎、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猪丹毒,猪肺疫、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球虫病,蛔虫病及疥螨等20几种病。

诺蝇净:每吨料中加1%预混剂500克,饲喂,蚊蝇净:用0.05%溶液喷洒杀虫。

4.5药物预防

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细胞因子抗病毒中药与高效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可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技术。平时可于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妊娠母猪产仔前后各7天、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育肥猪转群与出栏前40天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猪转群与出栏前40天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5.1仔猪的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1、2、3日龄每天口服“畜禽生命宝”(芽孢杆菌活菌,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1次,每次0.5毫升。

在1日龄与4日龄每头肌注1次“排疫肽”(高免球蛋白,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每次0.25毫升;可有效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于每1吨饲料中加“喘速治”(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微囊包被干扰素、排疫肽,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400克,黄芪多糖粉4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饲料中加80%支原净100克,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200克,板兰根粉400克,连续饲喂12天。同时改饮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和黄芪多糖粉加溶菌酶饮用10天。

4.5.2育肥猪与后备种猪的药物预防

 转群前7天开始,1吨饲料中添加“喘速治” 500克,黄芪多糖粉500克,溶菌酶120克,连续饲喂12天;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800克,阿莫西林200克,黄芪多糖粉600克,板兰根粉600克,连续饲喂12天。

4.5.3 生产母猪的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产后各7天,于1吨饲料中添加“喘速治” 600克(发病时可增至700克),黄芪多糖粉600克,溶菌酶140克;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5%爱乐新800克,强力霉素160克,板兰根粉600克,防风300克,甘草200克,连续饲喂14天左右。

4.6免疫预防

根据免疫检测情况,传染病流行的规律,结合当地的动物疫情和疫苗的性质制定符合猪场实际的免疫程序,这是综合性防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措施。

以下推荐的疫苗为常用疫苗,其它疫苗如: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及猪水肿病灭活苗等是否一定要使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养殖场的生产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疫苗,并不是疫苗用得越多猪就越健康。

参考免疫程序如下

4.6.1猪瘟

仔猪:21-25日龄首免,细胞苗,每头4头份;60-65日龄2免,脾淋苗,每头2头份;如果哺乳仔猪阶段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接种细胞苗2头份,注苗后2小时再吃初乳,60日龄加强免疫1次,脾淋苗,每头2头份。

种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15天免疫1次,产仔后7天免疫接种(以后即为产仔后7天免疫),脾淋苗,每次每头2头份。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脾淋苗,每次每头2头份。

4.6.2 高致病性兰耳病

4.6.2.1 猪兰耳病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仔猪:23~25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0周龄2免,每头肌注2毫升(肥猪出栏前不再注苗),后备种猪初配前15天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3毫升。

生产母猪:配种前15天免疫1次,每头肌注4毫升,以后每5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4毫升。

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4毫升。

4.6.2.2 兰耳病活疫苗

阳性猪场使用,仔猪3周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头份);育肥猪每头肌注2毫升(2头份);种猪配种前7天免疫,每头肌注2头份,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头份,母猪分娩前7天至产后3天不免疫。

兰耳病活疫苗可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实施免疫接种时,注射猪瘟疫苗后,间隔7天后接种兰耳病活疫苗,可避免发生干扰现象。兰耳病灭活疫苗对猪瘟疫苗的免疫不会产生干扰作用,两个疫苗可先后使用,间隔3天即可。

另外,猪群接种兰耳病活疫苗之前2周,如果猪只已感染圆环病毒2型,可降低其免疫保护力,对兰耳病活疫苗的免疫产生不良影响。使用兰耳病灭活疫苗时不存在此问题。

4.6.3 猪伪狂犬病

仔猪:出生后2日龄,用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每个鼻孔0.5毫升;35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毫升。

种猪:后备种猪配种前17天免疫1次,以后每4个月免疫1次,可以一刀切,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每次每头2头份,种猪妊娠与采精时均可免疫,安全无影响。

4.6.4 猪细小病毒病

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月免疫1次,间隔12天,加强免疫1次,产第一胎仔猪后15天和产第二胎仔猪后15天各免疫1次,用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此后可不再进行免疫。

4.6.5 猪乙型脑炎

种猪和成年猪每年4月免疫1次,猪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

 4.6.6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双价灭活苗(包括链球菌2型),仔猪18日龄首免,每头2毫升;38日龄2免,每头3毫升。

4.6.7 猪气喘病

进口猪气喘病弱毒菌苗,仔猪12日龄免疫1次,每头1毫升,肌注。

国产气喘病活菌苗,仔猪5-15日龄首免,每头1毫升,2周产生免疫力,必要时于60-80日龄加强免疫1次;种猪每年8-10月接种1次;于右侧肺内注射(9号针头),注射苗前3天、后7天不可使用抗生素。

 4.6.8 猪肺疫双价血清灭活菌苗(包括A型和B型两个血清型),断奶后猪不论大小,每头肌注4毫升。

 4.6.9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仔猪3-7周龄首免,必要时首免后3周加强免疫1次,每头2毫升;母猪产前60天首免,产前30天2免,每头3毫升。

上述疫苗为常用免疫苗,一定要重点抓好落实,其他疫苗尽可能少用,过多的注射疫苗,有时会造成接种应激,疫苗之间相互产生干扰,甚至产生免疫麻痹。认为注射疫苗不管用与使用疫苗越多越好,这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接种疫苗时,请使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细胞因子产品-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仔猪每头每次0.25毫升,中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能有效的提高免疫效果,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

能减少因免疫抑制性疾病引发的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降低应激反应等。

4.7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种猪场每季度免疫监测1次,每半年监测抗原1次,以分析猪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防范。

4.8 发生疫情时的应急措施

4.8.1 发病时,要立即采取病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以便采取对症措施;病猪隔离治疗,猪舍全面彻底清扫消毒,可用卫康、强力消毒灵、菌毒敌、百毒杀或碘伏等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2次,定期交叉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4.8.2 发病猪舍与隔离猪舍进行封锁,限制人员与物品流动;病死猪只不准倒卖、食用;病尸、粪尿与污染物一律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扩散传染源,漫延疫情。

 4.8.3 与病猪同舍的假定健康猪只立即用药物进行预防,用药方案可参照上述药物预防方案进行;同场未发病猪舍的猪群,要根据本猪场发病猪只检验结果,结合免疫预防中存在的漏洞,确定补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时疫苗的使用剂量可适当的加量,并配合猪用转移因子一同使用,小猪每头0.25毫升,中猪0.5毫升,大猪1毫升,使其尽快产生免疫抗体,提高免疫力,可有效的防止疫情传播。

4.8.4 猪舍夏季炎热要防暑降温,采用滴水、水帘、喷雾或开放冷风机、电扇及空调等方法降温;冬季寒冷要防寒保温,可用地热、火炉、暖气等方法保温;并注意消除一切应激因素,防止应激的发生。

4.8.5 病猪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本病难度很大,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药对路、方案可行,药量足,疗程够,是可以治愈的。由于本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在临床上多见因发生病毒血症和细菌性败血症而引起急性死亡,故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

因此,临床上治疗首先用药要侧重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 方案1:

上午肌注排疫肽(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每5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每日1次,连用2天;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属细胞因子的一种),每4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2天;排疫肽与转移因子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可混合一起肌注。

 第三天改用肌注干扰素, 每40公斤体重1毫升,用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连用 2天;同时配合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 或穿心莲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等,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如果继发感染主要为链球菌病与弓形虫病,可肌注红弓链康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4天。如有附红细胞体感染,可改注复方三氮脒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或肌注二次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注,每日1次,连用2次即可。同时配合肌注复方强力霉素注射液, 或者长效土霉素,每日1次,连用3天。

 方案2:

上午:肌注排疫肽与转移因子,第三天肌注干扰素,用法用量同上;同时配合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小猪10毫升,中猪15毫升,大猪20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可用清开灵注射液稀释干扰素,同时肌注。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头孢拉啶或10%氟苯尼考注射等),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4天。对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及链球菌的病例疗效尚佳。

 方案3:

上午:肌注干扰素,每4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病加量,每日1次,连用4天;同时配合肌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同上;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或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肌注地米考星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4天。用于治疗以病毒病混合感染为主,细菌继发感染为辅的发高烧、病程较长的病例,效果尚佳。

 方案4:

上午:肌注抗猪瘟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3毫升,加排疫肽混合使用(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肌注干扰素和清开灵注射液(可同时混合肌注),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氟苯尼考,每日1次,连用4天。治疗以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例,效果尚佳。

 治疗中注意:

 1、严重病例应静注5%糖盐水,加VC、VB12、VE等,并给予强心剂保护心脏等;或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板兰根粉、溶菌酶饮水7天。

 2、发病初期发高烧时不要盲目的大量注射退热药物,如安基匹林、安那近及安痛定等。退热药物使病猪体温下降过快可引起应激而造成突然死亡;同时退热药物能降低猪体自身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疾病出现反复,因为病原体未消除。

3、发病猪只先用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愈7天后,根据情况可补注1次缺注的疫苗,防止疾病反复;没有发病的猪群,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后7天,还应有针对性的使用预防药物进行1周的药物预防。

5、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除了传染性因素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之外,还有许多非传染性因素:

5.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多受遗传控制,如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引起的体液免疫缺陷等,都可导致免疫失败。

5.2营养因素:抗原进入机体后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需要营养物质作基础,如动物营养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不足,能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和数量,从而导致免疫反应滞后,使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5.3中毒因素:真菌产生的各种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抑制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DNA和RNA合成)的复制,降低免疫应答等。使其抗病力低下,母猪不孕,消化紊乱,生长缓慢。

5.4药物因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新霉素和土霉素对某些疫苗也有抑制作用,四环素对巴氏杆菌疫苗免疫产生抑制;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造成免疫抑制。

5.5应激因素:动物机体在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使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作用。

结束语:

当前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比较普遍存在,致使疾病的发生多呈双重和多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由于多种不同病原体感染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致病作用之间的协同作用等使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化,出现严重的病理表现,导致猪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诱发条件致病性病毒和细菌继发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增大了难度,也使猪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至高不下,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1-07-19/14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