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同心)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同心)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万 遂 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长春130062)

养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牧业小区饲养的猪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至高不下,发病原因越来越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防治效果差,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现场调查研究发现,出现上述情况与猪群中广泛存在着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密切相关。猪高热病的流行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1、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种类

猪兰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细小病毒病、猪气喘病等。

2、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危害性

2.1原发性病原感染,造成繁殖障碍和严重的呼吸道病

2.1.1 初产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圆环病毒70%以上流产、PRRS流产率50~70%)死亡率为35%以上。

2.1.2 经产母猪除产弱胎、木乃伊胎外,多数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受胎率下降10%-15%。

2.1.3 公猪精子弱,活力差,失去配种能力。

2.1.4 引发呼吸道病,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为10%-30%或以上。

2.2保育猪发病死亡率高达20%~50%,哺乳仔猪死亡率100%(PR)

2.3由于免疫抑制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对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使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下,易遭受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混合与继发感染,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

2.4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发猪高热病的主要元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当前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流行特点

3.1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病例增多。

当前经产母猪感染病原后,引发流产与产死胎的大为减少,多表现为隐性感染带毒(气喘病隐性感染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带毒母猪作为种猪可发生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危害性更大。

3.2持续性感染长期存在

带毒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产下的弱仔猪有的可成活,但长期带毒,使猪群中表现持续性感染(兰耳病、圆环,气喘病),PRRS可带毒112天,

3.3免疫抑制使猪群出现免疫麻痹,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

兰耳病病毒对猪瘟弱毒疫苗和气喘病活菌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作用;免疫抑制机理如下:

3.3.1兰耳病:兰耳病病毒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导感染细胞的凋死,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发生异常改变,对B细胞的功能和体内的细胞因子的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猪的免疫抑制。

3.3.2圆环病毒2型感染:圆环病毒能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增加,而使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意味着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从而缺乏免疫应答。

3.3.3气喘病:肺炎支原体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猪体的免疫抑制。

3.4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使病情复杂化

由于免疫抑制,猪体整体免疫力低下,常出现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如兰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或伪狂犬病毒或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继发链球菌,放线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多重感染。当前猪群中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

圆环病毒2型感染常与兰耳病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见有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猪气喘病常与兰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成为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主要原发性病原体,还能继发感染巴氏杆菌、链球菌、放线杆菌及嗜血杆菌等。

由于多重感染,不仅增加了保育仔猪的死亡率和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困难,并难于净化猪群。

4、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要针对当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流行新特点,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4.1慎重引种,严格检疫:检疫隔离(1个月以上),血检1次,驱虫1次,补注疫菌苗(猪伪狂犬、兰耳病、猪瘟、口蹄疫、链球菌)

4.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4.2.1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多点式或三点式饲养、防止猪群中交叉感染与连续感染。

4.2.2坚持消毒制度:人流与物流,生产区清洁卫生;

4.2.3污水与粪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空气、水源、土地等);

4.2.4猪场禁止饲养犬、猫、牛、羊、禽类,驱赶鸟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母猪 猪瘟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