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光照农村鸡舍以开放式为主,在育成期要严格执行8小时光照制度,光线较强时应采取适当遮挡阳光,减少啄羽、啄肛现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从18周龄开始,当鸡性成熟、体成熟且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人工补充光照,采取日出前、日出后两头补光。第一周增加光照1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16小时恒定不变,形成固定的光照制度。产蛋期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3.5瓦,灯交错排列间距3米,灯高距笼层最高顶部0.3米~0.5米处。在产蛋高峰过后,光照增至17小时,直至鸡群淘汰。
调控好温湿度利于商品蛋鸡产蛋的理想温度为18℃~23℃。鸡舍温度低于8℃就会影响产蛋,可采取添设密闭火炉、火道,用塑料薄膜封闭窗户、挂棉门帘等措施提高鸡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鸡舍温度高于25℃时,鸡采食量下降,采取增加通风量、降低鸡群密度、安装水帘、喷水、剪羽、供给清洁凉水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湿度应控制在50%~60%为佳。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应加强鸡舍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夏季屋顶打开天窗,安装吊扇,启用换气扇,鸡舍周围栽树绿化,冬季宜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打开门窗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鸡舍通风量,夏季为每秒0.5米~1米,冬季为每秒0.25米,春秋季为每秒0.5米。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舍内风速为每秒2米,降温效果最佳,且有助于提高夏季鸡的生产性能。
供应全价饲料产蛋期间鸡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只有优质的全价饲料才能满足鸡体对产蛋的需要。饲料要做好保存,防止有霉变、有异味或被鼠类带菌污染。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为主,产蛋前期、中期以自由采食为主,日添加饲料两次,并在熄灯前1小时~1个半小时给蛋鸡补给足够饲料,保证夜间无剩料。产蛋率达5%时用产蛋期饲料,产蛋率达50%时换产蛋高峰期饲料,产蛋高峰期过后4周且产蛋率较高峰时下降4%~6%时,适当减料或改用产蛋后期料,降低饲料消耗,直至蛋鸡淘汰。为促进鸡对饲料的吸收、消化,可按每只鸡在饲料日粮中加入4.5克的纯洁细砂饲喂。
正确途径给药给产蛋鸡用药时,首先要对症用药,把握好药物使用剂量,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准确给药。蛋鸡一般间隔3周~4周进行药物预防一次,用药后,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甲酸钙和益生素、乳酸菌素,调整肠道菌群,提高用药期间饲料转化率。为预防蛋鸡肥胖,可在日粮中添加0.1%的氯化胆碱、氨基维,有助于血液脂肪转流,预防脂肪肝病。在采取拌料给药方式时,应严格剂量,由少到多拌匀。在采取饮水方式给药时,应根据季节情况,适当对鸡群停水2小时~5小时,一般是在夜间停水,清晨饮水。按每只鸡每日200毫升~300毫升饮水量计算鸡群日饮水总量,并准确加入药物和0.1%~0.5%脱脂奶粉,由少到多,分次饮用,防止暴饮,提高药物效果。
减少鸡群应激鸡对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因此饲养管理中要特别细心。产蛋期间饲料变换时要有5天~7天的过渡期。避免噪音、打针、高温、寒冷、驱虫、断料、停电、湿度、通风及有害气体影响。为缓解鸡群应激,可在应激前2天~3天让鸡充分采食,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维生素C或饮水中加入1∶500维生素C,万分之一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免疫前后两天在饮水中加0.1%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提高免疫效果。蛋鸡发生热应激时,在日粮中添加0.1%氯化钾和0.3%~1%小苏打及乙酰水杨酸有助于鸡体散热。
做好防病消毒提高商品蛋鸡生产性能,科学免疫、消毒很重要。商品蛋鸡主要预防马立克氏、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鸡痘、肾传支等传染病。在免疫前后24小时应停止消毒或冬季提高舍温1℃~2℃,强化免疫效果。在鸡场、鸡舍门口修建消毒池,盛装3%火碱水,做好进出场区人员或车辆消毒。坚持每3天~5天用0.05%~0.1%1210或1∶2000百毒杀或0.3%过氧乙酸带鸡消毒一次,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每两天刷洗一次水槽,每日打扫一次卫生,并对鸡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病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0-09-27/14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