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脊胸天牛


简 介 国内遍布各芒果产区,国外分布于印度、印尼及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脊胸天牛是芒果的毁灭性害虫,幼虫钻蛀芒果树的枝干和树干(图1),有一树多虫为害的现象。海南省大丰农场1976年曾剖查一株12年生的象牙芒,共捕获幼虫113头。受害的植株树势衰弱,易被风折断,甚至死亡,曾有整个芒果园被毁的记录。除芒果外,尚可为害人面子和朴树。 形 态 特 征 脊胸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成虫(图2)体长23~36毫米,宽5~9毫米,栗色至栗黑色。两复眼后方中央具一条短纵沟,头顶密生金黄色绒毛。触角鞭状11节。雄虫触角比雌虫稍长,约为体长的3/4。前胸背板两侧园弧状突出呈鼓状,其上具有19条隆起的纵脊,脊沟密生淡黄色绒毛。各鞘翅上尚有5纵行由金黄色绒毛组成的条纹斑。卵长椭圆形,黄白色,长约2.5毫米。老熟幼虫黄白色,体长50~70毫米,无足,前胸背板中区较光滑。腹部1~7节均有念珠状小疣突组成的步泡突,背面的步泡突由4列疣突组成,而腹面的步泡突仅有2列疣突。蛹为被蛹,黄白色,长25~34毫米。翅芽仅达到第3腹节,后足达第4腹节,触角贴在蛹体两侧。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2~4月化蛹,4~5月大量成虫出现。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活动都在夜间进行,白天栖息在茂密的树荫处。产卵于枝条近端部的叶痕、树桠口、伤口处,单产,每雌产卵数十粒。卵期10~12天。幼虫孵出后即蛀入枝条内并往下向主干方向钻蛀,在木心部形成蛀道。被幼虫蛀害的小枝在其潜居处以上的部分迅速干枯;而较粗大的枝条被蛀害后先是叶片变黄,随后枝叶干枯。被害枝干的外表会出现大量距离不等、大小不一而与蛀道相通的孔洞,此为幼虫排泄及通气孔,孔口外常粘附由树液、木屑、虫粪等黑褐色的混合物(图1),这是此虫为害的重要标志。在自然状态下,幼虫多潜匿在倒数第3个孔洞以下的蛀道中,而又以最后一个孔洞的蛀道内居多。整个幼虫期长达265~311天,老熟幼虫在原蛀道内作室化蛹。蛹期30~50天。 田间调查表明,在相同品种的芒果园中:老树受害严重,位于果林边缘的树受害重;在不同品种的果园中,高干品种的受害率显著高于矮干品种。 防治方法 (1)在尚未形成高大树冠的芒果园内,每年4~5月组织人工捕杀成虫,刮除卵粒。经常查园,将受害枝条从最后一个蛀孔之下方20厘米处剪去,消灭幼虫。(2)用钢丝捅刺蛀道后,塞入56%磷化铝片剂、克牛灵胶丸剂,或用棉花蘸20%速灭杀丁、80%敌敌畏药液堵塞蛀道最下方的排粪孔,随即用粘泥封闭孔口,能有效毒杀茎干内幼虫。(3)用已吸附5000头斯氏A24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的海绵碎块塞入蛀道口,或注入一定密度的斯氏A24线虫悬浮液。 发布时间:2002-7-23 信息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芒果 品种 树干 风折
下一篇 :蔗根土天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