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应用抗菌药治疗猪病的认识偏差及纠正


2.3大剂量效果好

受到某些传言误导或受假药之所害,抗菌药的临床用量越用越大,长期超量使用,甚至合用也不减量,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两药均可减量到原用量的2/3,但是还常常仍然在常规用量上加大使用。超剂量使用不仅不会增加疗效,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菌。临床用药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保护微生态平衡,防止不该流失的正常菌群流失,而超量使用易造成猪体内(如口腔、消化道等)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还可能由于大剂量的使用,把体内生态环境内的微生物杀死,而使外源性微生物轻易顺利的进入,发生外源性感染。所以不可随便加大剂量,只要使之达到最低有效杀菌浓度或抑菌浓度就可以了。合理的用药应当是严重感染时剂量可适当大些,待病情稳定控制后,随即恢复常规用量,需注意的是磺胺药在首次用药量宜使用突击量,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正常有效量,待症状消失后再给与2—3次最小维持量。

2.4用药无视疗程

这种用药偏差有3种表现,一是病症见好就停药,二是没待见效就换药,三是长期应用同一种药,这些都是用抗菌药中的大忌。病原体在猪体内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过程;药物对病原菌的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所说的疗程,疗程过短,病原体只能被暂时抑制,一旦停药,受抑制的病原体又会重新生长繁殖,其后果会出现严重的复发症状;不到疗程,不待药物治疗见效就过早换药,也是一种治疗失误的表现,因为不能说明所应用的药物是无效的,其结果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机会,所以,临床用药必须有足够的疗程。

这里所说的足够的疗程仅仅是按药物的使用规范进行,并不是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任何一种抗菌药都是不对的,不但可能产生耐药菌株,还可能使机体产生耐药现象,尤其会产生毒副作用,如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一般说猪的传染病或感染症连用药3—5天,待症状消失后再维持1—2天就可以了。需要特别指出,严禁以预防疾病促进生长为目的,长期滥用抗菌药物添加饲料,人为增加耐药菌的产生,还易造成动物肉食制品药残超标,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

2.5抗菌谱就是适应症。

有的猪场,鸡场粗略的把药物的抗菌谱和适应症等同起来,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任何种抗菌药都有其固有的抗菌谱,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固执地停留在这一依据上,有时也会产生用药不对症的失误。如猪患大肠杆菌性脑炎,按抗菌谱选药,庆大霉素是最佳用药,但是,应用效果并不很理想,改用磺胺嘧啶则收到了很好疗效。同样,链球菌感染用青霉素效果很好,但如侵袭到脑部,则收效不如磺胺嘧啶。为什么呢,因为磺胺嘧啶能较容易的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液,脑药浓度高;而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易通过脑屏障,脑药浓度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杀菌)浓度。

这就是说,只有能使感染部位达到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才是该药物的最佳适应症。可见,完全按抗菌谱确定适应症有时也有欠妥。这就要求现场工作者不但要了解药物的抗菌谱,还要明了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性,才能更有效的用好药物。

2.6忽略综合防治。

这是只管用药扎针,不顾病源地和猪体状态的典型偏差。常见兽医跳到猪圈里扎一针走人的现象,不与畜主沟通,畜主不知道怎样配合兽医治疗,因而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如仔猪大肠杆菌感染、猪舍的清洁卫生、垫料的更换消毒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饮水不洁、垫料污染肯定会大大增加舍内的病原数量,只有减少病原数量才会提高治疗效果。及时清除病原,阻止病原扩散,有效解除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因素及诱因,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另外,有效的药物只是预防疾病的一个条件,必须通过猪体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如磺胺类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的最后消除,还是要依靠机体的防御系统。所以,在用药治疗的同时,更要精心管理,保护猪舍内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辅以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病力,才能减轻病的症状,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疾病。

最后,抗菌药物虽然能治病,但并不是控制疾病的最根本措施,对疾病防治的最佳原则是防重于治。在选用药物时还要特别关注本地区对药物的使用频度及耐药现状,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用好抗菌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原 青霉素 磺胺嘧啶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