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副伤寒的辨证论治


,车前子45 g,甘草50 g。水煎取汁,不候温分2次灌服,1剂/天,连用3~5天。此系5头仔猪(15~20 kg)用量,大、小猪酌情增减。?

5 典型病例 师岗镇江营村六组养猪大户江某,从邻县市场购买20 kg左右的杂交仔猪37头,4月23日有4头开始发病,至24日已有9头猪不食,特来邀诊。主诉:用氯霉素、痢特灵治疗不效,至26日发病头数已增加到20头,且死亡两头。临床检查:T 41 ℃,寒颤打堆,排灰绿色恶臭稀便,有的仔猪在鼻端、耳后、腹下、四肢末端皮肤呈蓝紫色。剖检:脾肿大,呈暗蓝色,坚似橡皮,肝、肾、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肝实质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胃黏膜可见急性卡它性炎症,有明显的局灶性坏死;淋巴结、肝组织涂片镜检有沙门氏杆菌,诊为仔猪副伤寒。治疗:圈舍、食槽等用10%百毒杀1∶200消毒,每天两次,连用1周;病猪隔离,采用上述方药,煎汁灌服。用药3天后,除1例重症病猪死亡外,其余病猪症状明显好转,继用药2天,全部治愈。?

6 讨论与分析?


6.1中兽医认为,此证病机系湿热所致,湿热外袭,或由内生,湿热相搏,稽留三焦,气化受阻,水道不畅,机体脏腑之气资助激发无源,抗邪无力,致使发热不畅,精神倦怠,汗出热解,继而复热,缠绵难退,发为“伤寒”;湿热薰蒸于内,可致脾、肝、肺等脏器瘀血肿大,浆膜出血,肠道溃疡发炎,秽浊郁腐;湿热化毒外浸,可见体表皮肤多处发斑出血,或形成痂样湿疹。?

6.2 吴氏认为“扶正祛邪,清热养阴”为温病治疗总则。正气虚弱则不能与病邪抗争。“若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理。”并进一步指出,湿热病邪多犯中焦,易形成湿热交结之证候,为温病中最难治者。“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湿热之治疗宜开上焦肺气,升降中焦脾胃,渗利下焦膀胱,以达分清湿热之势。?

6.3 从临床发病情况看,仔猪副伤寒主要以慢性型多见,常表现为邪实正虚阴亏之证。唯有平调阴阳,培扶正气,方可祛除邪实,即所谓“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也。”湿属阴,粘腻缠绵,易郁气机,热为阳,易化燥伤阴,损伤正气;而仔猪生长发育较快,脏腑娇嫩,阴阳未充,抵抗力差,湿热浸淫,发烧不退,泻泄不止,必多见正虚阴亏、邪实之证。临床治疗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扶正祛邪,辨证施治。?

6.4 笔者在临床上遣药组方,遵循吴氏《湿病条辨》用药之道,以枇杷叶、桑叶、金银花、桂枝清开上焦;用升麻、知母、陈皮、木香升清中焦;以黄柏、秦皮、滑石、车前清利下焦;使湿热之邪无处蜇伏;同时,用黄芪、生地、麦冬、甘草滋阴补气,卫护正气,驱湿热之邪向外透达。诸药合用,正邪同治,邪祛正复。?

6.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地、车前等含维生素A及B1,可维护和恢复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滑石含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能保护肠壁而止泻;桑叶、金银花、知母、黄柏、秦皮、车前、桂枝等对沙门氏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芪、麦冬等可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抑制炎症反应。由此可见,该方药切中病机,具有标本兼治之功用,临床疗效可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知母 黄柏 秦皮 麦冬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