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副伤寒的辨证论治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它是危害养猪业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在当地内乡县时有发生,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在临床上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疗效较差,给养猪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借鉴吴鞠通《温病条辨》之理法,指导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辨证,组方谴药治疗该病猪153头,治愈141头,治愈率92.1%以上,疗效显著。?

1 发病特点?从临床病例看,不分品种均可感染发病,且多发于14日龄仔猪,主要见于饲养密度较大的断奶仔猪群;外界不良环境刺激可导致本病发生,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剧变、多雨潮湿等为本病多发期,长途运输处于应激状态,可暴发流行。?

2 临床症状?急性病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体温突然升高(41~42 ℃),病后2~3天内在鼻端、耳后、胸部、腹下皮肤出现大片蓝紫色斑点,常伴有便秘、下痢、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程3天左右,病死率很高。慢性病猪临床可见食欲减退,寒颤发烧,体温升高(40?5~41.5 ℃),喜钻垫草,堆叠一起,初便秘,后持续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便,病程往往拖延2~3周或更长,中后期在病猪耳后、颈部、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呈大片蓝紫色,并可见有黄豆大小的黑褐色痂样湿疹,最后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3 病理剖检?病猪尸体剖检可见:全身脏器浆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脏肿大,呈蓝紫色,质地坚实,肝瘀血肿大,肝实质中有针头状灰黄色坏死灶,肺瘀血水肿;慢性病例还往往可见大肠壁增厚,黏膜发炎,表面粗糙,尤其是盲肠黏膜有大小不一圆形或边缘不齐的堤状溃疡。

?

4 辨证治疗?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除湿。药用黄芪50 g,桂枝30 g,升麻30 g,生地35 g,麦冬50 g,金银花50 g,枇杷叶30 g,桑叶50 g,知母35 g,黄柏50 g,秦皮35 g,陈皮40 g,木香50 g(另包后下),滑石50 g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知母 黄柏 秦皮 麦冬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